第一百八十九章一部古书(2 / 2)

丝路禁地 龙飞 1589 字 2022-08-26

象雄使者并不灰心,紧跟着,他又告诉李旦,寻找大千世界,并不仅仅意味着可以获取和天地一般广阔的领土,统御万方,更重要的是,只要能够找到进入大千世界的门户,就会得到重生的机会。

重生,死而重生。

象雄使者的这些话,一下子把李旦给吸引了。他对版图,甚至对权力都不怎么留恋,唯一留恋的,就是这个繁华的世间。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什么都不缺,缺少的就是寿命。

象雄使者接着告诉李旦,无论是他们所信奉的苯教,还是大唐兴盛的佛教以及道教,虽然都有长生的传说典故,可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真正的长生。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人可以长生不死。

然而,只要寻找到了大千世界,那么,即便死去的人,也会获得新的生命。

象雄使者应该没有红口白牙的忽悠李旦,他必然出示了一定的证据,博取了李旦一定程度的信任。

象雄使者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了,他让李旦相信,如果有一天李旦驾崩了,那么只要能找到大千世界,那么,李旦还可以再活过来。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强烈的吸引。

李旦相信了象雄使者,不过,他还得找一个人商量商量,那个人就是李旦的儿子,李隆基,也就是唐明皇。

李旦能够重新复辟登基,很大程度上都是李隆基的功劳。年轻的李隆基英武过人,胸有大略,相比李旦,他更能胜任唐帝国的统治者的位置。李旦也有自知之明,所以遇到这种事情,自然而然会跟李隆基商议。

象雄使者有办法说服李旦,也就有办法说服李隆基。事实就是如此,不仅李旦相信象雄使者,李隆基最后也相信了象雄使者。

这两个唐帝国名义上和实际意义上的统治者,其实对于大千世界的诉求各不相同。李旦想的是,可以重生,多活一世,而李隆基图谋的,是古今帝王都未曾开创过的十万里疆域,盛世皇朝。

李旦是个实心眼,和象雄使者谈妥了之后,就准备着手进行合作。但李隆基谋虑的比较多,他始终觉得,暗地里跟象雄进行合作,可能会激化与吐蕃的关系。而且,大唐和象雄联手,最后获取的土地疆域不管有多大,总要分给象雄一半儿。

为此,李隆基留了一手,从象雄人那里套取了一些绝密信息之后,就对象雄若即若离,然后独自进行对大千世界的寻找。

大千世界能不能找到,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李旦已经早早的做好了准备,在开始正式寻找大千世界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712年,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可以说,李旦是很明智的,他一门心思的等着到大千世界去重生,但是,如果自己还是皇帝的话,那么一旦死去,必然有人不想让他再活过来。所以,李旦聪慧的选择了退位,当一个不掌握权力,对李隆基没有任何威胁的太上皇,也只有这样,他死去之后,才有机会得到重生。

记录这件事情的那本书,也就是儿说的作者,一定是当时皇帝的近臣,否则不可能知道这些秘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作者写下了这本书,却不肯留名,留名就是给自己留祸。

毕通从海量的书籍里找到这本书,然后亲自拿给李观去看。书中所记载的事情,让李观感觉新奇而且诧异。如果换了别的人,估计也就把这种东西当做一个茶余饭后以供消遣的故事来看,但李观没有这样,他和毕通一起,查找了无数的古籍,想要印证这件事的真伪。

他们翻找了什么书,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观竟然真的找到了旁证,他认为,儿说里记录的这件事,并非空穴来风。

从那时候开始,李观和毕通就把所有的精力全都放在了这件事上,至于修书,已经顾不上了。

找来找去,他们搜集到了不少资料,李观估计是想把得到的理论付诸实践的,只不过他身上还担任着官职,来去很不自由,就因为这样,李观才果断的托病请辞,一心一意的寻找关于大千世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