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一部古书(1 / 2)

丝路禁地 龙飞 1589 字 2022-08-26

当包为公讲到这儿的时候,我就感觉他讲的太详细了,有鼻子有眼,跟自己亲眼在旁边看见的一样。我不是学历史的,可毕竟在古行混过,以前在店里看摊儿,也看过一些书。很多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其实都是由后人脑补之后记录下来的,所以说,但凡是史料,就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

“小老弟,怎么,不信我说的?”包为公果然是个老狐狸,一看见我的眼神里的怀疑,就知道我对他的讲述不怎么相信。

“不是不信,问一句,这些事,你是从那座古墓里挖出来的书中看到的?”

“不是。”

李观那个人,爱读书,也爱藏书。他只有一个儿子,是个二世祖,斗大的字认不得一箩筐,在李观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罕见的孝顺了一次,因为知道李观爱书,所以,李观的儿子把家里的藏书一股脑全都搬到墓里给父亲陪葬了。

在这些书里面,有李观亲笔书写的一部分手札,手札上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的很清楚。

“那份手札,我可是看了很多次了,只不过出门也不能带着。”包为公摊摊自己的手:“有机会的话,我让你看看真本,你就知道了。”

包为公这句话一说出来,我不由自主的就暗中松了口气。听他这个意思,大概不准备怎么难为我,既然说了以后有机会让我看看李观的手札,就说明他至少不会把我给做掉。

李观修书修了一半儿,这是件很奇怪的事,因为在皇帝的支持下,他收集了海量的民间藏书,而且专门有十几个人,帮他整理誊抄一些书籍。但修书修了三年多时间,李观突然不干了,原因是得了重病,需要回家静心休养。

这个事情,在当时有一种说法,那个时候的帝国权力中枢里面,正值严党和清流拼的你死我活的关键时刻。李观虽然不参与权力争斗,但他是徐阶很青睐的一个学生,很多和李观身份差不多的人,要么被整死,要么就下放,李观可能是想避祸,所以托口养病,远离朝堂是非之地。

但,只有李观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观手下有一个叫毕通的人,是修书时的助手。当时帮李观整理资料的人有十几个,毕通只是其中之一。不过,李观信赖毕通,毕通的文采出众,字写的很漂亮,记忆力也超级好,看到毕通誊抄的资料,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整理资料的人,按照断代顺序,各自负责一部分书籍。毕通所负责的,是唐代的书籍资料。在整理这些资料的时候,毕通发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儿说”,这个书名,并不是儿子说的话的意思,儿说的含义,就是信口说来,只搏看书人一笑。

这本书的作者不详,是一本手写本,由此可见,这本书没有刻板印刷发行过。虽然作者的姓名,身份已经无法查考,但从书中的行文,笔锋,以及所记录的事件来看,作者必然是一个在唐代做过京官的人。

这本书里,记录了这么一件事。唐景云元年,也就是公元710年,有象雄古国的使臣不远万里来到了长安。那个年代里,象雄和唐的来往,远没有吐蕃和唐的来往频繁,所以,当时唐帝国的皇帝,唐睿宗李旦接见了象雄使者。

其实,在唐睿宗接见象雄使者之前,就有人建议,皇帝最好不要亲自面见象雄使者。因为那个时候的象雄国势已经衰败,不断的被崛起的吐蕃打压。象雄使者祈求接见,很可能是想联络唐帝国,夹击吐蕃。

唐睿宗没有接受建议,还是接见了象雄使者。象雄使者并没有提起和唐帝国联兵夹击吐蕃的事,他所想转达的,是另一个意思。

象雄使者告诉李旦,在这片广袤的天地之间,并非只有大唐,吐蕃,象雄,以及中亚西亚诸国,除了这些国家之外,还有更加广阔富饶未开化的世界。这些尚未被发现的世界,叫做十方天地,也叫做大千世界。

“十方天地,大千世界。”包为公笑了笑,说道:“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

包为公这么一说,我感觉他应该没有完全瞎编乱造。因为大千世界这个词,我听说过。而且,当初我在胡杨河故道进行探险时,曾经挖到过一支商队。那支商队是唐代的千牛卫冒名顶替的,商队的目的,也是在寻找传说中的大千世界。

象雄使者对李旦转达了他的来意,因为象雄连年和吐蕃进行战争,国力迅速下滑,所以就想和大唐联手,一起去寻找大千世界。如果真能找到的话,将会获得无穷无尽的土地。

唐睿宗李旦这个人,生性胆小懦弱,而且当时的大唐还在强盛时期,版图辽阔,对土地的渴求并不强烈。就因为这样,李旦对象雄使者的话,没有太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