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取长补短(2 / 2)

丝路禁地 龙飞 1626 字 2022-08-26

我心里一阵翻腾,本来就想着跟包为公打打马虎眼,能拖一会儿算一会儿,可是他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我就感觉,我肯定瞒不住了。包为公如果没有把握,是不可能这样问我的。

我有点犯难,对付包为公这样的老狐狸,我没有任何信心,跟他说事儿,说来说去还是得把我给绕进去,我绝对不会沾光。可是,现在陈东和砖头还有小毛,都在包为公手里,如果对方真要翻脸,我阻拦不住。

“小老弟,姓包的岁数大了,许多年都不在古行里抛头露面,可是我这块招牌,还是金字招牌,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我先问问,咱们可别弄混了。”我接过包为公的话头,问道:“您说的哪件事,是什么事?”

“还跟我玩心眼儿不是?”包为公弯了弯腰,朝我这边靠近了一些,慢慢说道:“是一件关于猴子的事儿。”

包为公这么一说,我可以确定了,他果然知道这件事,而且知道的肯定还不少。

事实也的确如此,包为公如果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就不可能有那块受命牌,也不可能知道塔儿湖这个地方。他已经把话说明了,而且是在占据着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说出来的,他的意思很明显,今天我交代也得交代,不交代还得交代。

“你知道猴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老弟,别人叫我包狐狸,我看,狐狸这个外号儿,如今可得让给你了。你想先从我嘴里掏出点东西?”包为公烟瘾很大,都这把年纪了,一抽起来就一根接着一根,他又点了支烟,沉吟了一会儿,拍了拍大腿:“好吧,今儿个,我做个赔本买卖,先跟你说说吧。”

“洗耳恭听。”

“这事儿说起来,得扯到很久以前了。”包为公想了想,说道:“有十七八年了,没错,十七八年。”

十七八年以前,包为公已经犯事逃跑了,虽然人跑了,可心还在古行里,不肯消停,他就喜欢这一行,跟赚钱多少没关系。

那几年,包为公不能经营门店,所以就转行开始找货。他在古行干了那么多年,手里有钱,养了一批人,专门到各处给他找货,货找到了以后,包为公会用以前就铺开的渠道分销出去,这样干了一段时间,收益不错,包为公也自得其乐。

有一次,他手下的人无意中开了一个坑,那是一个很典型的双耳坑。在中国古代,墓葬的规制和墓主人的身份匹配,这样的双耳坑,一般都是当过官的人才会用。

包为公的人感觉很兴奋,这个坑从来没有被人发掘过,而且很可能是官宦人家的阴宅,大伙儿都觉得可以捞一笔。几个人卯足了劲儿,准备大干一场。

等真正下坑之后,人的心都凉了,这个坑里可能安葬的就是一个当官的人,但是墓里所有的陪葬,全都是书。各种各样的书,五花八门。

消息反馈给包为公,包为公就让人把里面能带走的书全都弄回来。只有包为公这样的老古行人才知道,如果这些书里面夹杂着一两本唐宋孤版的典籍,或者是当时名人雅士手抄的精品,那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这些书整整装了半车,全都给拉了回去。包为公把书仔细的浏览了一下,没有发现他所期望的什么孤本经典,但是,这些书的来历,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个墓葬还有这些书本的主人,叫李观,明朝人,是当时内阁大学士徐阶的学生。李观曾经担任过国子监副祭酒,他生性比较淡泊,不争名夺利,所以跟长官相处的非常好,徐阶对李观的性格也很喜欢。

李观爱读书,而且什么书都读,读了二十年书,他突然就有了一个想法。他感觉,当时两本代表史书最高水准的史记以及资治通鉴,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所以,他想修一本史书,一本上通先秦,下接蒙元的史书。

这是一个浩大的文学工程,如果修书,就需要很多资料,所以李观到处找人借书。他的人缘好,再加上是内阁大学士喜欢的学生,借给他书的人很多。消息传开以后,连当时的嘉靖帝都听说了。一般来说,修书是件大事,古代王朝,只有盛世的时候才有能力有条件修书,因此,李观的举动还得到了嘉靖帝的支持。

于是乎,整理资料变成了当时的一项必修任务,各省都从本地网罗孤本典籍,成车成车的运往都城。

但是李观修书修了半截子,突然有一天,表示自己不再修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