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虽暖,寒风却犹为凛冽,剐在人脸上,如是刀割。
赵祯见莫兰郁郁寡欢,也不相问,只牵着她于宫街上缓缓走着。天空是一片深幽的碧蓝,棉白的云絮如丝如缕般悬在天际,偶有冬鸟从墙头“噗嗤”而过,展翅翱翔而上,将清冷萧瑟的冬日徒增了几分生气。
两人肩并着肩,冷风将他们的衣衫吹绞在一处,纠缠不清。阳光斜斜而入,映出长长的两个身影,时而分离,时而重叠。
莫兰忽然顿步,赵祯转过身来,见她静然默语,眼中含着淡薄雾气,鬓发也被风吹乱了。他伸手将青丝抿至耳后,捧起她冻得通红的脸颊,俯首问:“怎么了?能跟朕说么?”
莫兰抬头望着他乌黑深邃的眸子,那里面除去自己,再无其他。她情不自禁伸出手揽住他的腰,伏入他怀中,贴在他胸口上。
侍从们见了,知趣的垂下脸去,只当未见。
赵祯轻拍在她背上,柔情万种,笑道:“怎么忽然又撒起娇来。”
莫兰听着他“砰砰”作响的心跳声,似有某种蛊惑人心的力量,不觉渐渐沉静下来。她心中悸动,愁绪千许,竟无法开口,良久才低声唤:“六郎……。”
赵祯“嗯”了一声,候了片刻,见她又不说了,便问:“你是有什么难处或是委屈只管说出来,朕自会与你一同担当。”
莫兰紧紧攒住他腰上锦带,那锦带上用金线缀着龙纹,磕在她掌心,酥酥麻麻的扎人。她又往他怀中蹭了蹭,才含糊不清道:“我怕。”
忽来一阵狂风,吹得四处呜咽作响,赵祯背过身挡住寒风,又用宽大的袖袍掩在她头上。她眼前变得昏暗,被埋在他胸前的方寸之地,仿佛周围一切都消失了,这世上只剩她与他。
他的声音很快被风带走,愈来愈远,他说:“你不要怕。什么也不要怕。”
她的头发被风吹得四处飞舞,浮在他鼻尖,萦散出淡淡的青梅香。她的声音从他胸口处传来,像是心底最深处的呢喃软语,她道:“你会离开我么?”
赵祯嘴角勾起浅浅笑意,又有些疼惜,道:“你原是怕这个。”
莫兰微闭着眼,低声又问:“你会离开我么?”
赵祯笑:“你不信朕?”
莫兰沉吟片刻,道:“宫里那么多妖娆的娘子,比我温柔,比我貌美。如果有一天,你再也不想去如意院了,我该怎么办?”
赵祯放下袖子,捏了捏她的脸颊,道:“你可知朕为何将你安在如意院?”
莫兰仰身看着他,阳光正好从他身后射过来,只见他面如冠玉,剑眉星目,周身似乎漾着弱光,仿若天人。
她微微有些眩晕,道:“为什么?”
赵祯道:“鸾鸣殿本是先皇章穆皇后受封前的寝殿,先帝念重,故后来从未再使宫人去住。而如意院……”
他望着莫兰满脸忧色,不觉语气又柔了几分,才道:“而如意院,却是大娘娘住过的,朕与旼华小时就在那里长大。对朕而言,那里就是朕的家啊,世上最最温暖的地方,无论是何年岁,朕都会挂念那里,又岂会不再想去?”
莫兰此时才明白,如意院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宫殿,而是他的“家”。而他,将这个“家”的所有权,给了自己。她渐渐才咀嚼出其中意味,蓦然触动,想着他的一片深情,不禁欣喜万分,踮起脚,吻在他的喉结上。
赵祯道:“朕发现你胆子越来越大了,在宫里也敢如此肆意妄为。叫人瞧着,也不害臊。”
莫兰到底脸上飞红,撅嘴睨了他一眼,道:“有六郎在,我才不怕。”赵祯见她娇嗔柔婉,顾盼流光,哪里还能移开目光,只恨不得把她揉在怀中,吃下去。
一抹嫣红的身影远远伫立在仪仗后,那裙摆是用轻纱层叠而成,风轻轻拂过时,褶皱渐渐散开,像极了盛开至艳的红牡丹。梨落见弄月站在呆呆发愣,冷得发颤犹还不觉,小声道:“美人,咱们回去吧,立在风头上久了,着了寒倒不妙。”
弄月手中紧紧攒住一方素帕,帕上绣着两朵紫色花蕊白木兰花,角边缀着金色五爪云纹,是御上用品。
梨落道:“兰才人遗落的帕子,我遣宫人送去便可,美人不必躬亲。”
心里像是什么也没有了,空荡荡的,如噬空的枯木,弄月失神道:“梨落,你说我到底哪里比不上张莫兰,官家今日竟瞧也未瞧我一眼。”
梨落道:“兰才人素日里看不出什么,如今一想,倒是有几分手段。”又低了低声,道:“娘娘不可不防。”
弄月心神一凛,就要往地上跌去,幸而梨落眼明手快,将她扶住,弄月道:“莫兰可是我最好的姐妹,在她之前,从未有人如此待我好,事事替我担着。”
梨落带着惋惜之色,冷笑道:“后宫之中,哪有什么姐妹,不过都是你利用我,我利用你罢。仔细想想,若不是因为兰才人,蕙馥苑的那位能落魄至此么?只要有她在,娘娘怕是永远都越不过她去。”
听至最后一句,弄月只觉毛骨悚然,那冰凉彻骨的疼痛渐渐从心底深处溢漫出来,似要融到血肉里去。
那个夜色里磊落分明的男子,那个于微光中盈盈浅笑的男子,那个会温柔笑语问:“你唱的是什么曲子?”的温润男子,那个她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让他回心转意的男子,如今又要弃自己而去么?
还是,从来就未曾拥有过。
她紧攒着拳头,指甲戳入肉中,绯红一片。她手上忽而一松,掌心素帕随即迎风飘走,梨落要去捡,弄月却道:“算了,她既什么都有了,不过丢块素帕又能怎样?我们回去。”
梨落不敢忤逆,忙恭谨道:“是。”
莫兰陪着赵祯行至福宁殿后,却没有回如意院,而是穿过暴室,往仁明殿去。因趁着出了大太阳,来借阅书册的朝臣又少,仁明殿司籍尚宫便下了令,让宫人将藏在殿中隐蔽处,平日未怎么拿出来用的书册、竹简皆般至院中炙晒。
子非正忙得脚不沾地,她如今身姿羸弱,也不似先前有精气神,搬起东西来,实为吃力。她见莫兰含笑立于月洞门处,忙将手中事务抛了,迎过去先规矩行了礼,才乐道:“你怎么来了?”
莫兰心中千言万语,却半句也不能说,不由泛出酸楚,道:“就是过来看看你,你若是忙,我就先回去。”
子非忙道:“别啊,我再过会子就忙完了,你等等我。”
旁侧还有许多宫人在忙碌,皆遥遥欠了欠身,莫兰亦是颔首微笑。莫兰不敢站在院中,毕竟时有朝臣出入,她如今身份不同,倒易惹闲言碎语。
她朝子非道:“我去房中等你。”
子非从袖袋中拿出钥匙,递与她道:“我马上就来。”
莫兰熟门熟路,径直往宫人院子去,行自她原先住处门口,不由得停了停。想起自己在仁明殿的日子,恍若昨天。
门上并未上锁,微敞着缝,她不禁伸手推了推,只听门上“吱嘎”一响,里头随即传来温和的女声,道:“是绿姐姐么?大冷的天,我的衣衫竟都湿透了,你等等我,马上就换好了。”
她的语气平静而安和,倒有几分现世安稳的意味。莫兰不忍扰了她,带了带门,穿过院子,携着清秋往子非房中去。
子非房中依旧简洁而晦暗,宫人的房间么,总好不到哪里去。
屋中逼仄,不过一床一桌一凳。床上铺排得整洁素净,桌上用土罐子插着几枝腊梅,红艳艳的绽放着,倒使房间不至太过沉闷。莫兰无地可坐,遂半倚在床槛上,见床头放着未打完的绦子,一时无事,随手就做了起来。
清秋在一侧瞧着,笑道:“才人的手真巧,又会刺绣,又会针灸,还会写字,连打起这绦子来,也是又快又好。”又问:“不知这几样中,才人最爱做什么?”
莫兰手上不停,仔细想了想,道:“除去写字不太喜欢,刺绣和针灸倒想好好研习。”
清秋道:“奴婢见过才人给官家绣的鞋袜,倒觉文绣局的绣娘只怕也不及您技艺精巧。”
莫兰笑道:“我未进宫时母亲就仔细教导过女红之术,入了宫又跟着先太后赞赏有加的吴大娘子学,若是差了去,岂不给师傅丢脸?”
清秋搬了小凳子坐在床边下,仔细瞧着莫兰打绦子,见她妙手如花,不觉钦羡不已,也暗暗默记着技法。因房中未烧炭火,又阴湿寒冷,不过一会,莫兰手上就冻得麻木,忙放了绦子,抱着手炉子取暖。
远远就听见子非的笑声,顷刻间,子非已领着两名宫人行至廊下,只听子非笑道:“她们听说你来了,硬要过来请安,我也不好相拦。”说着,两名宫人已俯身下去行礼,莫兰忙请她们进来,笑道:“来得正好,我也惦念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