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婚的第二夜,在洞房里,老公方明正讲着他在乡下所经历的故事。柏玲听着听着就走了神……
老公方明讲的这个故事,就是自己童年经历的翻版,是埋在自己心底最深的伤痛,是终生难以忘怀的耻辱,是难以痊愈的疮疤,是终生的深仇大恨,尽管那年她只有十岁……
柏玲上学早,刚刚十岁就上了五年级,而且成绩优秀。老师不止一次的表扬她,号召同学们向她学习。老师见到爸爸也常称赞:你有个好聪明的女儿。这常让爸爸感到骄傲。刚刚十岁的柏玲,就有了一米六的身高,出落的就象个大姑娘,一支含苞欲放的牡丹花。
左邻右舍的大婶大娘在爸爸面前,常开柏玲的玩笑:“玉树哇,你看我这宝贝侄女,都长这么高了。你可不能耽误我侄女的青春啊,该出嫁时就出嫁”……
爸爸也常笑呵呵的急忙应酬,接着就又发出感慨:“嫂子,我这姑娘刚十岁就长这么高了,看来,我们真得是老了。”
其实,爸爸一点都不老。刚刚步入不惑之年。这一年刚开春,正在小麦返青季节。爸爸突然遭遇不测而离世。这给柏玲的人生,来了当头一棒。这个幸福的小家庭瞬间瓦解,生活陷入困境。因为柏玲还有两个双胞胎弟弟,只比她小三岁。
生活就是这样的坎坷,命运就是这样的不公。柏玲,这个刚刚十岁的小女孩,就开始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因为她是长女。
昨天,她还是“千金”,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今天,她就干着大男人所干的力气活,成了卖苦力的长工。倔强的她开始了与命运抗争,开始向生活挑战。她还坚持着读书,学习成绩仍然遥遥领先。
失去父亲的这个麦收,是在众乡邻的帮助下度过的。柏玲小小的年纪,说出得是内心的真诚:“叔叔、伯伯、婶婶、大娘们,我柏玲不忘你们的大恩”……
这发自肺腑的稚嫩童言,让这些长辈们眼发热、心发酸。
这个春夏,柏玲感到时间是那么的漫长。天上的太阳仿佛停止了移动,墙上的挂钟终止了脚步。自己好象又走过了一个新的十年岁月。
这是一个夏末秋初的星期天。一家人从地里干活回来,太阳已经落山。母亲下地是做个样子。她口里一直骂声不断。她骂柏家的先祖,也骂眼前的三个孩子。走到村口,恰巧遇见了村主任胡征。
母亲马上换了一副笑脸:“胡主任,你看我们孤儿寡母,生活十分困难。你能不能帮帮我们。国家有没有帮困扶贫的政策?”
这位村主任马上回答说:“这个不好办。”
他一回头,看到站在身边的柏玲。便又改口说到:“先到我家来填个表吧。我只能替你们申请上报,办成办不成,我不敢说。”
母亲千恩万谢,答应一会儿就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