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周诚志虽然揭发张根发,实际也是在给他变相邀功,就算张根发知道也没有办法怪他。
然而周诚志也并不在乎这个,再由着张根发折腾,村里饿死人,他们俩队也不好过。
柳红旗有些事情不知道,但是相玉亭却是门清的,公社有多少个大队,有多少生产队,每个生产队多少土地,生产力如何,只要公社干部多花点心思,其实并不难了解。
相玉亭当了双沟镇好多年的书记,又是个喜欢了解民情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所以在周诚志揭发以后,他就跟柳红旗商量,开个公社党委会议。
会议是相玉亭主持的,他掌握的信息可比周诚志多,而且面面俱到非常详细,这样一说,就把红旗公社下面大部分大队的情况了解个差不多。
在会上,他特意点了先锋大队、贾家沟大队、北洼大队,表扬张根发,严厉批评吕纪友。
这里面周明愈没少起作用,他把自己见到的事儿原原本本跟林纾汇报过,林纾直接跟相玉亭反应,派人下去核实,正好揪到吕纪友违法乱纪的事情。
会上直接决定把吕纪友抓起来审问,上报县委、地委,可以开除他的党籍从严处理。
另外着重研究公社的粮食问题。
会后柳红旗跟县委打报告,申请返销粮。
之前他去县委开会,就是关于粮食问题的,现在省里拨了一批返销粮下来,各县都有一定数量。
高进县没有平分给各公社,而是打申请上报,批下来的就可以买返销粮,审核不通过的就不行。
去年公购粮没有交齐的不可以申请。
只有往年卖余粮多的大队才有资格。
柳红旗就把境内一些大队把口粮当余粮卖掉的事情上报县委,请求予以纠正,县委高瑞阳特批,对这些大队书记和大队长予以口头表扬,允许他们购买返销粮。
先锋大队的返销粮是张根发领着陈福海和周玉贵等人去买的,看着那么多钱花出去,给他肉疼得直嘶嘶,总觉得牙疼,在哥自己的肉一样。
不过他还是要跟两人显摆一下自己的功劳:“不枉我跑了这么多趟,领导们终于看到我的们的艰难,调拨返销粮给我们。”
陈福海和周玉贵是知道怎么回事的,原本陈福海都藏不住要告诉张根发,是周明贵一通威胁才让他闭嘴的。
没想到这么几天公社就调拨返销粮来,陈福海又觉得周诚志和劳模的力量似乎比书记大?他权衡一下就假装不知道,就当那天自己没去公社而是去了一趟供销社。
一路上张根发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功劳和伟大,“一个伟大的村干部,就是要为民着想,为社员谋福利,我――张根发,做到了。各位,我没有吹牛吧?”
两人尴尬地点头附和。
结果回到村里还不等粮食归仓,就被周诚志和周明贵等人给截住。
周诚志也不和他绕弯子,“书记,现在俺们养着三队四队吃饭呢,这粮食不能入仓,要是食堂粮食多起来,他们又不肯干活。”
张根发:“你想干什么!”
“这粮食得俺们监督,否则以后哪怕你们老少的全都饿死,我们一粒粮食都不会帮衬!”周诚志把话说得很绝。
周明贵:“对,不帮衬!”
张根发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又看自己俩队长,“你看他们,是不是疯了?”
陈福海刚要`着脸附和他,却被周玉贵拽了一下子,他下意识地就低下头,等他意识到想抬头已经来不及。
张根发没想到自己俩队长都开始反对自己!
他们居然默认周诚志这犟驴的话!
这是要翻天啊!
“这粮食可是社员的命根子,交给他们,你们就放心?”张根发咬牙咆哮。
要是交给他们,自己这个大队书记说了都不好使,那自己还有什么地位?这些人还能听自己的吗?
绝对不能交给他们。
他又后悔把俩儿子都送到县医院去学习,否则金焕在家里怎么也能帮衬一下自己,不像这几个蠢货,什么也干不了,才几顿饭就被周诚志给收买。
他们是管你们吃饭吗?明明让你们给干活!
“你们这是夺粮啊,不对,我看你们是想□□!那就全队投票!”张根发咬牙切齿:“陈福海、周玉贵,你们去吆喝,立刻开会。”
周明贵道:“书记你放宽心,没人要夺你的权,现在正上工呢,还是等晚上吧。”
张根发不听,非逼着去吆喝开会。
那些没机会去二队一队干活的倒是乐意开会,他们本身也在家里闲着呢,去耕田的也无所谓,反正是按天算工分的,开会不干活还有工分,他们乐不得呢。
但是,在南边挖河沟子的社员不同意,因为他们靠土方来赚两顿饭的!
现在还没干满八两饭呢,要是跑过来开会,那晚饭去哪里着落?这些人本来一样勤快,只不过被大锅饭伤了积极性,现在等于又恢复按劳分配不必养那些穷汉子们,他们当然不肯落后。
八两饭也填不饱肚子,可人家食堂有补贴啊,那两勺子粥实惠得很!
在自己队一天也没有那两勺子粥吃呢,现在让他们不赚口粮去开会,他们能去吗?
所以挖沟的人一个也没来。
只能改到晚上。
张根发气得头疼,却也不得不贴着个头疼贴戴着帽子出来开会,在会场上歇斯底里地一通吼,要让社员们感恩,记住是谁扒了房子救了一村的房子,记住是谁把返销粮买回来,记得是谁一趟趟跑公社为大家谋福利的。
有人忍不住道:“那俺们的口粮是哪个给卖掉的?”
“当俺们不知道呢?”
下面叽叽喳喳一片。
“人家可说了,有了返销粮就不请咱们干活儿,咱们得干自己队的呢。”
“干自己队的,那一天能吃多少?是不是又和以前那样敞开吃?”
“书记的意思只要跟着他就能敞开吃。”
“放屁吧,去年冬天没饿死?他有什么招数?他就会以前怎么敞开肚皮吃,现在就怎么勒紧裤腰带,你们都忘了?”
“就是啊,你敞开肚皮吃了,那返销粮能吃几天?回头不得继续挨饿?”
“那你们以为二队一队就能管多久?”
“起码比咱们食堂靠谱,让他们给保管比什么都强。反正我们家的让他们给保管,按量给就成。”
这些人不知道多羡慕周玉忠家去了二队呢,现在好不容易享受一下二队的感觉,怎么可能再回去!
结果也没等干部们挨个发言,社员们叽叽喳喳有了结论,过半数的人家都乐意让二队和一队的食堂帮忙保管返销粮,从他们食堂打饭吃。
张根发都懵了,没想到是这个结局,说好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呢?
“你们……你们这是忘恩负义!”张根发气得拍桌子跳起来。
可是饿过肚子的人却不肯听他忽悠,因为饿肚子是实打实的。
张成发喊道:“你们怎么能这样,这返销粮还是书记帮我们买回来的呢,怎么能这么忘恩负义?”
“没有返销粮,俺们就帮工呗。”有人嘟囔。
周诚志来了一句:“有了返销粮,让会计和保管员把这个账目记好,做饭的也归你们自己队人做,保管也归你们保管,我们自然不要插手。俺们不过是觉得你们也要定量吃才行,要是敞开肚皮吃,回头又要饿肚子,咋整?政府可没有那么多返销粮给,这是因为把口粮当余粮卖掉才买回来的返销粮,那些没卖又饿肚子的,是不管的。”
过半数同意就行得通,于是继续挖沟。
有了粮食激励,弱劳力也能吃饱,老人孩子吃六七分饱,所以先锋大队的饥饿形势得到控制。
但是有些大队的情况却越来越糟的,甚至有没生病的男人被饿死。幸亏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虽然仍然冷飕飕的可河沟田间地头的野草野菜也开始冒头,有这些东西填补口粮,哪怕一天就吃几口,也不至于饿死人。
只要有土地在,不管寒冬早春缺粮多严重,也能半年重启一次,人们又可以获得新一轮的植物供养,勤快些总能找到一些吃的果腹。
……
就在大家热火朝天忙挖沟的时候,张根发又下一个命令:恢复识字班!
“书记,俺们忙着挖沟,过些日子还得种地呢,哪里有时间上识字班?”男人们纷纷抗议。
连陈爱月都不热衷配合她,她现在忙着跑公社做宣传,为了躲开张根发跑去水渠工地“采风”了,回来再让莫茹帮忙画画。
张根发却憋足劲要办成,好跟周诚志那帮犟驴对抗。
先锋大队他是书记,他说了算才行!
因为大队男人们反对声非常强烈,他又特意跑去公社申请派一位正儿八经的老师下来,一定要坐实这件事!
他需要尽快培养年轻人进医务室取代二队的俩人。
因为他发现让俩儿子去医院培训不现实,张金乐就是个油盐不进的,让他学习跟杀了他还难受,在县里不但不好好学习,整天出去和不三不四的人鬼混,才去半个月都没有,已经惹了一连串的事儿,张金焕强烈要求给他赶回来。
而张金焕也没时间学,因为张根发要把他培养成大队长,然后接自己的班当书记。
张金焕不在家,张根发就觉得自己被周诚志那些人排挤,所以要让他回来。
他去公社申请,虽然相玉亭觉得现在正忙着修河渠、挖沟、春种,社员们没有时间上识字班,但是宋子杰支持他,并且保证给他派一个小学老师下来。
张根发就乐颠颠地回来宣传,当一件天大的好事,“社员们,在本书记不辞劳碌一次次地申请下,公社――终于决定给咱们派一个真正的小学老师来教课,这个识字班是一个跨时代的识字班,是真正的识字班!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就一定会被评为像莫茹、周明愈那样的先进模范!”
他以为社员们都羡慕二队的先进,羡慕傻妮儿和二愣子上识字班识字当上先进,他就用这个福利来诱惑他们重回自己的怀抱,结果他高估了读书对社员们的吸引力。
肚子都填不饱,还上什么学?
所以不只是三队四队,哪怕一队二队也无人响应。
更何况现在是农忙,男人女人都要忙着挣工分,谁会去上识字班?他给挣工分?
尤其他还要求颇多,“十五到二十五的男人,二十到三十的女人,晚上都必须上识字班!其他人自愿!”
按照他的意思大闺女进不了医务室,因为学了本领回头嫁去其他大队,那自己大队可亏大了。
所以能进医务室的只能是男人和妇女。
“公社领导们对咱们的农闲识字班给与了很大的表彰,咱们一定不能辜负公社的期望,把识字班办好!办活!成为全县有名的识字班,给你们发结业证书!争创先进!”
虽然他说得很好听,可男人和妇女都不配合他。
除非他说上一天识字班给七到十工分,否则真没人去。
可就算他说给,那也没用!
二队一队的工分他说了不算!
三队四队的没人稀罕!
所以,这就尴尬,就算把老师请来也没人支持。
他忘了以前乡镇府支持表扬他办识字班,那是冬天农闲的时候,一开始是大姑娘识字班,后来是纳鞋底聊家常的妇女识字班,还没有大老爷们去的呢。
吆喝几天也没人配合,这时候张金焕和张金乐兄弟俩又从县里回来。
张金乐是惹麻烦张金焕又摆不平,俩人不得不提前回来的,这一下子张根发更着急。
张金焕给他出主意,“爹,找劳模帮忙啊,他们是大队劳模,有什么事儿当然要带头才行。”
张根发眼前一亮,儿子就是他的小诸葛啊!
他立刻去找周明愈和莫茹。
结果俩人没在挖沟,问了一下在村后头河边盖蘑菇房呢。
盖蘑菇房是去年就和周诚志商量好的,春天就开始种蘑菇。原本想把生产队屋腾一间出来,不过现在生产队又多了几样家什儿,还多了一匹马驹一头牛犊,屋子顿时不够用的。
周诚志就让周明愈领着几个人去搭棚子,四圈用砖头砌墙,中间夹杂木柱子,上面覆盖秫秸笆子糊泥再盖上麦草、茅草之类的就行。
好在现在已经暖和,不怕冷,只需要避光就行。
蘑菇棚子也不需要太大,两间屋子大小就行,而且只需要两米高。
周明愈设计自然是要求精益求精的,他把火道、火墙、排水沟都设计出来,万一以后可以种点别的菜呢?
等以后有塑料膜就可以买来盖大棚。
莫茹正带着丁兰英和另外几个老婆子搅拌底料,然后用麦草变成的草帘子包成一个个小枕头一样的菌包。
她已经把成熟的蘑菇孢子拌在里面,只要照顾得当就可以出蘑菇的,因为有几个品种,所以要分开处理。
就在这时候张根发过来,“周明愈、莫妮儿,书记有话跟你们讲。”
周明愈正在大棚顶上糊泥巴呢,笑道:“书记,你有话就说呗,不用起调子。”
张根发哼了一声,“你们既然是先进劳模,是不是应该大力配合公社的识字班工作?”其实就是他自己弄的,跟公社没关系,并没有全公社下通知。
虽然莫茹早就想去,却也不能这么容易就让张根发如愿,必须要谈条件的。
她道:“书记,不是俺们不配合,你让男劳力和女劳力去上识字班,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啊?你看大家都上工呢,哪里有功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