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家暴(1 / 1)

少年没想到眼前这个穿着简朴的小姑娘,说话竟然如此难听,他顿时有些急了,“狂妄,你是哪家的,居然敢如此说读书人?”

“公子自称读书人,书里教你礼义廉耻,你是一样不记!”顾欢继续说,“你瞧不起女子,视金钱为粪土,怎么又在这里抄书换银子呢?按理说,你应该把书都供奉起来,哪有换钱的道理?”

容桓听着她的话,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顾欢从不认为夫子说的话是对的,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这都是拿来唬人的。

他之前去县里,见那些大户人家都是请了先生在家里教女儿们读书识字,连算账都学好,在打算盘上可比他厉害的多。

少年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看着顾欢的眼光像是恨不得吃了她一样。

他的确是被戳了短处。

少年看了一眼容桓,却见容桓压根没有帮自己说话的意思,反而是把钱放在桌上,然后敲了敲桌子,示意他赶紧走。

他敢说顾欢的不是,却不敢得罪容桓。

以为容桓给他的价格的确是镇上最高的。

他恶狠狠的瞪了一眼顾欢,才拿起放在桌上的钱,落下一句,“泼妇。”便转身就走。

等他一走,容桓问顾欢,“顾欢姑娘,你不生气?”

“我气什么?”顾欢回答,“嘴长在他身上,我难能管他说什么,这日子还长着呢!”

这人瞧着已经有二十多岁了,可这抄书的字迹却实在一般,连顾欢都觉得普通,又怎么能入考官的眼?在这个朝代的科举,要求的一律是馆阁体。

顾欢曾见过容桓的字,显然比这位少年的字迹高出一大截。

容桓倒是有些惊讶顾欢的气量,他还以为以顾欢方才的那番话,至少要追出去大骂这人。

“实不相瞒!先生此次是有事想要拜托你,我想让我大哥顾平拜你为师,指导他功课,不知先生愿意可否?”

容桓略一迟疑,随即微笑点头:“我同意了,顾平交给我,你放心。”

“多谢先生!你先忙着,我去接我大哥回家,我爹娘还在家等着,再会。”

顾欢接顾平回家了。

……

顾欢顾平到顾家村时,天黑透了,村里家家户户都熄灯睡觉了,他们俩才回到家里。

顾平吃了饭就会屋写字。

反倒是柳氏挺着肚子和顾大郎在厨房说悄悄话。

“当家的,我瞧三第妹的手越来越严重了,手臂上都是伤,我仔细看看,像是被打了。”

顾大郎一愁莫愁。

顾欢听见声响,好奇走出去,小声的问道:“爹,三婶的手是怎么伤的,是三叔?你问了吗?”

柳氏喝止她:“欢儿,别乱说。”

“农忙的时候,借别人家的牛车拉粮食回家,那牛不受控制,被牛角撞,她伸手挡一下伤到的。也没有什么不妥的,你们别想太多,三弟的人品还是不错的。对你三婶也好!我送你三婶回去,天已经黑了,三弟也没给她脸色看,还留了饭!你三叔更是做工做到天黑才回来,自己做饭吃,也没有甩脸子。

你三叔以前只是受打击,才酗酒,但也从来没有打人的。现在我见他精神不错,应该是重新振作了。”

顾欢听了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难道是她的错觉,不是顾三郎打常氏?

从顾欢记忆中,顾三郎以前是个货郎,后来被人骗了,买了批假货,赔光了家里的银子。

――

而此时,在顾大郎口中人品还不错的顾三郎此刻正坐在床边,一边拿着酒壶喝酒,一边享受着常氏给他洗脚。

常氏一时走神手下的动作不自觉大力了一点。

顾三郎吃痛,一脚踹在她的脸上,将她踹倒:“贱人,你想捏到我骨折吗?不会生就算了,连侍候相公都不会吗?粗鄙就是粗鄙,洗个脚都不会,我娶你何用!”

常氏吃痛,回过神来,拿袖子抹了抹脸上的洗脚水,赶紧爬过去:“顾兰郎,我不是故意的,你别发疯,你不怕我跟我爹说吗?”顾三郎酗酒,每次喝醉了都拿常氏出气!

“你让他来,我和他打,看谁能打赢!你让他来啊!让他来啊!让他来打我啊!”

一脚一脚就像雨点一样落在她身上,又快又有力。

常氏痛得往外跑。

“贱人,想往哪里跑?想去找野男人吗?怎么?老子还满足不了你?”他一把扯住了常氏的衣服,将她整个人甩在床上。

就算常氏捂住嘴,明显不想外人知道,常氏满的深,所以直到现在,除了顾三郎和常氏,谁也不知道,包括顾春和顾全。

十月初二

第二日离天亮还有很长时间,正是一个人最困倦的时间,外面便传来的柳氏起床做早饭的声响,声音很少,顾欢还是被吵醒了,很想继续睡,眼睛都有点睁不开的感觉,但她在床上滚了一圈后,还是爬起来,帮忙准备早饭。

因为一家子都起来了!

今日大哥顾平要去书院拜容桓为师,顾大郎陪他去。

早饭是昨晚发好的面,蒸的肉包子和水煮蛋,两父子直接带在路上吃,方便。

顾大郎去村长家借了辆马车,父子两人穿上了新衣服,带上事先准备好的拜师礼,然后便出发了。

而顾欢吃过早饭,柳氏便让孩子们穿戴一身,提着两个篮子,带上祭品,去村口坐牛车,前往白马寺。

兵分两路,顾平和顾大郎天书院拜师,顾欢和赫连舟负责带柳氏二丫去白马寺祈福烧香。

大夏国信奉佛,今天是一年中祈福的日子,十邻八乡,有空的人家几乎都要去最近的寺庙白马寺为家人,为风调雨顺祈祷。

顾欢家也不例外,特别是为柳氏肚子里的孩儿祈祷。

这些天柳氏和温柔,温馨每天晚上做衣服,已经给家里每人做了一套新衣。

毕竟家人的衣服,不是破破烂烂,就是短了。

今日一家人都穿戴一新出门。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一家人穿上新衣后整个人都精神焕发多了。

白马寺离白云镇近,每逢初一,十五来礼佛的人都很多,因此顾欢,赫连舟,柳氏,二丫四人到时,山脚下停了不少牛车和马车,还有许多人摆摊在卖一些元宝香烛,各种水果等祭祀用品。

还有卖吃食(小香芋,红薯,花生,糕点等),平安符,平安结等等东西的,热闹非凡。

柳氏去买了一份元宝香烛。

水果、糖果等祭祀用品她们带来了,不用买。

她们三人便开始登百步梯上山,顾欢负责扶着挺着大肚子的柳氏,赫连舟很不情愿的拉着二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