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实力对比(2 / 2)

巨舰大萌 硕鼠 1218 字 2022-06-10

第三鱼雷艇支队:

南龙级六艘(110吨级)

第四鱼雷艇支队:

雷一至雷十二(55吨级)

合计战舰15艘,31100吨,另有鱼雷艇18艘。

各舰队大小炮舰炮艇暂且没有参战计划,各自留在驻地港口,负责主力舰队离开后的警备工作。

最为对比,东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也把手下舰队进行重组,以“松岛”、“严岛”、“桥立”、“千代田”、“比叡”、“扶桑”六舰为本队。

以“八重山”、炮舰“磐城”(720吨)、无防护巡洋舰“天城”(930吨)、炮舰“赤城”(620吨)以及辅助巡洋舰“西京丸”(2700吨)为本队附属附属部队。

以快速巡洋舰“吉野”、“浪速”、“高千穗”、“秋津洲”为第一游击队。

以旧式铁甲舰“金刚”、无防护巡洋舰“葛城”(1500吨)、“大和”(1500吨)、“武藏”(1500吨)、“高雄”(1750吨)、“天龙”(1550吨)为第二游击队。

以巡洋舰“筑紫”、“海门”(1400吨),炮舰“摩耶”(620吨)、“鸟海”(620吨)、“爱宕”(620吨)、“大岛”(630吨)为第三游击队。

总计27舰,总吨位58000略微不到,此外还有20艘鱼雷艇(40吨级4艘,55吨级16艘)。

伊东把一大票千吨以下的小炮舰都拖出来编入舰队,总吨位也不过是北洋舰队的85%,如果加上南洋舰队,那么联合舰队实力只有明军的58%。

只不过在南洋舰队到来之前,东瀛军似乎还有挣扎的余地。

似乎还有而已。

陆军方面,双方的实力差距也很相似,东瀛军有7个步兵师(近卫,1-6),常备兵力12.3万,野战炮168门、山炮12门。

此外还有一些守备队、后备队、屯田兵团,大约10万人左右,经过充分动员,东瀛军队可以扩充到30万上下。

由于私下里跟俄图斯达成部分协议,东瀛除了在北海道留守少数部队外,其余陆军都做好了登陆高丽参战的准备。

目前,东瀛已经准备了三个军下辖6个师又6个守备联队,共计15万人的野战军,其中两个军10万人已经登陆高丽,第三军也有部分人马完成登陆。

东瀛军的武器很杂乱,装备的步枪中既有自己设计制造的村田13、18、22式,也有施耐德等进口的后装步枪。

炮兵则是以克虏伯75mm野战炮(仿造、进口都有)和75mm山炮为主。

明军方面,新军如今也有7个步兵师,改良军6个步兵师,加上海军陆战队、海防军和部分独立的工兵、辎重、骑兵、炮兵单位,近代化武装力量有26万人,另外还有30万旧式练营并未裁撤。

即使不动员,明军常备兵力也有东瀛的两倍,不过明军要防守的国境线实在太长了,陆军的主力现在主要驻扎西北和辽东两个地区,能够投入高丽的部队并不多。

大明陆军部为应对战争,已经准备了三个集团军,其中第一集团军包含3万常驻高丽的旧军,2万先期进入高丽的新军/改良军,以及1万高丽人(含义军)。

第二集团军正在通过陆路进入高丽,有5万人,第三集团军在鲁省等待跨海进入高丽,也是5万人。

陆军准备进入高丽的部队合计16万,与东瀛基本相当,考虑到其中包含旧军和高丽军,东瀛陆军其实还要强一点。

不过明军在装备上有一定优势,进入高丽的新军/改良军装备较为统一,基本都是自造的快利步枪和委员会871步枪(半数为仿造),火炮方面,明军有一半是75mm克虏伯炮,另外一半则是采用法弥斯炮架和克虏伯炮管结合的轻量化70mm火炮(参考历史上东瀛在日俄战争中使用的31式)。

另外一个优势是,明军新军每个步兵师有一个机枪连,装备12挺带轮架的马克沁或格林机枪。

先进武器带来的火力优势将弥补旧军素质上的差距,另外大明动员后背力量的能力也远超东瀛,如果有需要,大明可以在一年内把陆军总兵力扩充到120万人以上。

因此,至少在这场战争中,大明是利于不败之地的。

战争结局的唯一区别在于,到底是东瀛达成战略期望至少侵占半个高丽,还是大明完成既定目标,彻底打垮东瀛,让其不再成为一个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