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年6月18日。
接到命令,被就地改编成加入大明帝国第一高丽集团军的袁项城上校与同集团军建制内的改良军第二步兵师汇合,于是他不敢再退,下令在高丽陪都开城附近,就地掘壕固守,防御临津江一线。
为了抵御东军的进攻,他留下了几乎所有武装力量,不过还是派遣300骑兵,把高丽国王、王子、妃嫔以及主要两班贵族后送到国内。
这些人是巨大的Z治资本,只要他们还在大明手里,大明在国际上就算师出有名。
临津江附近的明高联军汇聚了大约5万人,但其中只有改良军第二师和一个新军旅战斗力不错,练营兵人数虽多但战斗力比不上真正的近代军队。
至于高丽人,只能用说是一帮乌合之众,能做好劳工的工作就不错了。
而明军需要面对的,是东瀛第一军全部和第二军部分部队,合计超过七万人,后续还有半个第二军和大半个第三军正在向这边开进,不论在哪方面看来,都是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不过朝廷已经送来消息,北洋舰队重组后,会立刻出发,掩护从海路而来的援军以及补给,只要临津江防线能守10天,那么大明的第三高丽集团军就会全部从海路而来,只要能守20天,那么第二高丽集团军就能从陆路赶到战场。
朝廷承诺,只要练营指挥官袁项城上校能够配合新军/改良军支撑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一步跨过校官与将官之间的门槛,成为大明陆军的新星。
退缩就是枭首一刀,坚守则是前途一片光明,就是傻瓜也能明白该做如何选择。
于是这位另一个位面的窃国大盗一咬牙,把自己在高丽搜刮来的钱财全拿出来,分发给各营手下,同时组织督战队,他亲自扛着大刀拿着手枪在一线来回巡逻。
袁项城明确对部队说明,每坚守一天,全军从小兵到营官,全都有赏,但任何人敢于后退一步,一律斩首!
耀眼的银子和同样耀眼的刀锋,全都放在士兵身后,如何选择,应是不难理解吧?
……
东瀛第一军又第二军两个联队占领高丽王京,并屠城2周后,才心满意足的重新整队,向北发动进攻。
他们一路上仍旧毫不留手的屠戮,并与7月10日抵达临津江附近。
东瀛第一军司令(这个时候军是战略单位)山县有朋大将指挥七万大军在临津江南岸布阵,随时准备发动新的进攻。
不过,此时的东军状态其实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好。
首先,东瀛联合舰队摄于北洋的威胁,不敢掩护运输船队北上直接向前线运补,伊东明确表示联合舰队目前只能勉强维持本土与釜山之间的航运。之后陆军再向北进,所有粮弹援军要不就地筹措,要不走陆路北上。
不得不说,高丽的道路建设,实在是让人痛苦不堪。
若是旧时代的战争倒是还好,可现在的战争,没有炮兵支持,没有弹药补给,部队的战斗力就要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