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洁仁从床头取过一本书,说:“这是一本《道德经》。此书虽只五千言,却揭出人世中奥秘之要点。可惜世人读《道德经》者多,懂《道德经》者少,以《道德经》处世立身者更少。先生每天读读此书,或许能助潜心静气。”
“程老,你还是给他开个单方吧!”苏晋见程洁仁说的都是不着边际的空话,心中着急。
“晋儿,”苏定国摆手道,“程老已经说了,心病还得心药医。这本《道德经》,就是最好的心药。”
苏定国起身说:“烦劳你了。”
“客气了。”程洁仁说,“这就要走,不多坐一会儿?”
“不了。”苏定国说,“几个俗人,别搅了道友清修。”
众人离开黄叶观。苏晋满是疑惑,方玉斌手捧《道德经》,似乎在琢磨事,苏定国一副老神在在、气定神闲的模样。
苏晋驾驶着汽车,方玉斌与苏定国坐在后排。苏定国望着方玉斌说:“心药究竟能不能治病,还得看自个儿呀。”
方玉斌点头说:“心药如何暂且不论,您老的心意,我明白了。”在黄叶观时,方玉斌便知道,那位程老先生必是受苏定国所托来开导自己。
“你是个聪明人。”苏定国哈哈大笑,“前些日子的事,我也听说了一些。商场上的事我不大懂,但清楚一条——人要走出逆境,一要靠自己,二不能蛮干。”
苏定国又说:“当初我仕途不顺,也曾满腹委屈,甚至有自暴自弃的想法。幸得高人点拨,一部《道德经》,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老庄深邃的哲理,如一道梯子,让我从百思不解的委屈苦恼深渊中一步步走出来。”
苏定国接着说:“有人说老庄主张出世,那是没有读懂。人家所谈,全是入世的道理。只不过孔孟是直接的,老子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江河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这句话说得多么深刻!老子真是个把天下竞争之术揣摩得最为深透的大智者。难怪近代的曾国藩评价老庄之学时,用了‘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八个字。”
“读这本书,一定
要用心去读,结合这些年来的成败得失、人事纠纷去读。”苏定国语重心长地说,“它曾帮助过逆境中的我,但愿对你也有用。”
回到上海,方玉斌关起门来,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读着《道德经》。此书方玉斌早年读过,但诚如苏定国所言,当结合着自身的起落沉浮去读,立刻有不一样的收获。
类似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格言,方玉斌早就耳熟能详。而对于该书退让、柔弱、不敢为天下先的主旨,年轻气盛的方玉斌曾不能接受。那时的方玉斌就是一心要做命运的主人。
改变命运,乃至与命运进行抗争,是每一个草根向上攀登的唯一通途,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方法却可以千差万别。孔孟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申韩崇尚严刑峻法,以强制强,老子却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既然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不能行得通,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目的,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为什么不采用呢?
方玉斌想到了自己,近来的丧师失地、一溃千里,是否正因为此前赢得太酣畅淋漓。自打创建星阑资本,便认为有了和任何人叫板的实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披荆斩棘,看似风光与痛快,却少了圆融与变通。
C轮融资,自己同时摆下两个战场,一面与许子牛针锋相斗,一面对王诚寸土不让。但是,战胜了所有人,却也开罪了所有人。后来,当自己又向蒋若冰挥舞起战刀时,便已彻底沦为孤家寡人。
过去能战胜费云鹏,是因为背后有丁一夫、王诚,能赢得王诚,起码也还有个蒋若冰在鼎力支持。然而当所有敌人联合在一起,任凭自己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招架。
方玉斌早就听说过“不要赚最后一个铜板”“一单生意只赚80%的利润”等商场箴言。过去,只把这些话当作风险提醒,似乎是告诫一个人见好就收。如今想来,这不也是老庄之学在商场的运用?当你把所有铜板、100%的利润全揣进兜里,赚了个盆满钵满时,别人赚什么?当所有人都认为你绝世精明,不愿和你打交道或是觉得与你相处占不到任何便宜时,你又和谁做生意?留出最后的铜板与利润,既是分担风险,也是交朋友。假若朋友赔了,怪罪不到你头上;假若朋友赚了,无论他是感激你仗义还是嘲笑你憨,总之会惦记着下次继续与你合作。
书中诸如“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话,过去一直似懂非懂,现在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些年来商场里的争斗,其实都是一种有隅之方,有声之音,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这样的,它要做到全无形迹之嫌,全无斧凿之工。赢了对手,也不能得意忘形,得了便宜,还要懂得分享。
方玉斌甚至觉得,以往从丁一夫、费云鹏、王诚等人那里耳闻目睹来的商战争斗,仅仅只是一种术。自身经历过大起大落,再钻研老庄之学,似乎触摸到商道的真谛。李嘉诚对“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推崇备至,甚至说日后要用这句话做自己的墓志铭。自我与无我之间,恰是术与道的差别。
心胸开阔起来的方玉斌,病体也很快痊愈。他给苏定国打去电话,感谢对方的一片苦心。苏定国颇为欣慰:“当年我得罪权贵,被贬去一个清水衙门,心里郁闷得不行。读了半年《道德经》,才豁然开朗。你只用一周便融会贯通,实在难能可贵。”
两人又聊了一阵,正打算挂电话时,苏定国说道:“别忙!苏浩就在我身边,他还有事和你说。”
思路客
苏浩接过话筒:“玉斌,身体好些了吧?”
“好了。”方玉斌说,“你不是在北京吗,什么时候回江州了?”
苏浩说:“昨天刚回来。明天我还要来上海,你若是身体痊愈了,就出来一下,见一位老朋友。”
“老朋友?谁呀?”方玉斌问。
苏浩说:“到时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