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微臣认为不妥。”鸯文礼冷哼一声,手执笏板站了出来。
巍德帝转过视线看向鸯文礼,眼神闪了闪,狐疑道:“为何不妥?爱卿可有其他想法?朕记得,这增收赋税的提议正是爱卿提出来的。如今爱卿可是想到更好的提议了?”
鸯文礼也学着殷时检的样子,敛衽跪下来,他微挺的肚腩让他的动作看上去十分笨重。规规矩矩跪好后,他已经折腾出满头的汗,他顾不上,朗声道:“殷大人身为户部尚书,钱粮一事最为清楚。微臣为纾解陛下之所急,才越俎代庖呈上增收赋税的提议。如今国库不丰,事关社稷,为今之计,只有把增收赋税一事彻底执行下去,才能免去动荡之忧。”
“这么说来,朕还要大肆褒奖你的提议才对?”巍德帝神色淡淡的。
鸯文礼俯下身去,连声道:“微臣不敢。”他顿了一会儿,又继续驳斥殷时检的话:“殷尚书所言,士族与百姓的关系,又如何会与赋税攀扯上关系。怕不是有人故意唆使他那么说,微臣以为,士族虽然手握良田,但与百姓同等赋税。殷尚书的意思,难道是陛下偏袒士族而轻视百姓?”
他微微抬起头,与殷时检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摩擦出肉眼难见的火花。
身后的一干大臣,见打头的已经上了。便齐齐站出来,你一言我一语,开始激辩起来。
声音高亢,震得大殿内余音不绝。
巍德帝冷眼看着往日持重端方的大臣,此刻和菜市口卖菜蔬的妇人没甚区别。光会嘴皮子上掰扯,一点实际有用的谏言都没有。心里有些索然无味起来。
他暗想道:都是一群只想把好处往自己碗里扒拉的东西。也不怕这吃饭的家伙保不住。
“陛下容禀。”突然,大殿内响起了一道略显苍老的声音。在一干吵杂的争论中,显得有些不起眼,但偏偏听到的所有人都停下嘴边的话,朝那道声音看去。
站在一边,久未作声的韩廷徵,站出来。他身形清瘦,神态自若。就像定心的钟一般,一旦响起,就不自觉让人安定下来。
“哦?你有话要说?”巍德帝挑起一条眉毛,心想:最终还是坐不住站出来了,且看看你要说些什么。
韩廷徵走至鸯文礼身侧,紧靠着他跪下来,行了个大礼,嘴皮翕动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抛开新政一事不提,增收赋税也应该酌情考虑。许多百姓家中,田亩并不多,且又有老弱疾病,负担实在太沉重。相反,士族拥有着优渥的条件,依微臣看,不如均平如何?”
此话一出,就连原本持中立的大臣都有些坐不住了。
纷纷跳脚,罗列了一条条均平的敝处来。
巍德帝沉下脸来,大手一抬。这些躁动的声音便瞬间消失无踪。他看向韩廷徵,心里有了答案,但还是问出口:“你说的均平?是何意思?”
君临天下的气势展现出来。
韩廷徵考虑了一会儿,才回禀道:“微臣所说的均平,并不是说把士族财主等人手中的田亩均分给百姓。而是折中,以工抵税。上层士族与乡间财主把持着绝大多数田亩,百姓大多数从他们手中赁租田亩,收成后,既要交出赁租的费用,又要交税。何不把赁租田亩的费用,直接冲抵增收的赋税呢?”
这无疑是从士族口中夺肉。
大臣能同意就怪了,转头开始指责韩廷徵说的天花乱坠,实际不过是为了讨皇帝欢心罢了。
皇帝看了看反应如此剧烈的大臣,心里觉得还没到时机。谢绝道:“你的初衷是好的,但正如他们所言,均平于士族和财主乡宦之类的并不公平。他们本就多交了税额,如今又要替赁租田亩的农户多交一笔,岂不是更亏了?”
下面的大臣也纷纷附和,连声道:“陛下英明。”
韩廷徵只能退而求其次,沉声道:“启禀陛下,实在不行,捐俸可行?微臣愿意带头捐俸,以作表率。只希望陛下能延迟增收赋税的决定。如今边关不稳,将士们急需御寒的衣物,以及充足的裹腹之物。内忧外患,我们食君俸禄,也应该为陛下分忧。”
巍德帝没想到他竟然会这么想。心下慰贴,点点头,语气和缓:“有爱卿这么体恤百姓的大臣,是我朝的一大幸事,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