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1 / 2)

周边村子上的百姓也颇具头脑,在管道两旁摆了一长溜的摊子,贩卖自家生养的鸡鸭蛋,新鲜时蔬,当然,这些大多数田庄上都种着,他们打的也不是这个主意。而是往常贵人们返程的时候,有那些信佛的女菩萨,见他们生活不易,往往会打发下人把他们卖的那些果蔬全给包圆了,他们等的,就是这样的女菩萨。

也不全是这样的,也有手脚灵巧的,做些吃食茶点,亦或是手绢帕子之类的。难免会有那起了兴致的贵人,想要尝个新鲜的。或者陪同的奴仆,趁着主人家不需要伺候,偷溜出来散散心的,保不齐就有看顺眼的。

总之,这浩浩荡荡如游龙般的摊子,显得南郊的官道十分热闹。如今坐在府尹位置上的那一位,因所属韩首辅一系,本就体恤民生,且头脑灵活,为此专门写了一道奏折,奏请皇帝。话里话外都是恭维皇帝仁心仁政,所以百姓安泰,百业俱兴。皇帝夸他简在帝心,朱笔一批就允准了他的提议。

“姑娘,到了。”竹茹拎起包袱,拿胳膊碰了碰鸯命。

鸯命被拉回思绪,嗯了一声,赶紧去搀扶温氏。

“蛮蛮乖,蛮蛮乖。”温氏轻拍她的手背,温声道,带着哄三岁小孩的口吻。

车帘被竹茹全部掀起,外面的阳光倏地照进来,落在温氏跟前,她身穿烟罗紫折枝花卉褙子,三绺头上绑着红绳结,簪着花卉发钗。

鸯命鼻头发酸,点头道:“蛮蛮知道了,娘也要乖。来,咱们先下马车。”

温氏见她听话,也不再言语,鸯命放下心来,二人齐齐下了马车。

田庄的徐管事是外祖父年少时得力的小厮,因为年纪逐渐大了,又没有娶妻生子。外祖父外祖母担心温氏,就嘱托他亲自来看着温氏的田庄。他与温良不同,他是自卖自身进了温府的,后来见主家待下人十分亲厚,自己又没有父母俸养,所以就一心留在温府。

徐管事领着田庄上上下下的仆役,等候在马车外,也有租赁田亩的佃户,特地赶过来道谢的。

所有人围着马车,见鸯命和温氏下了马车,都毕恭毕敬地下跪行礼。

鸯命蹙着眉,被这阵仗吓得脚下一软,下意识后退一步,不满地问徐管事:“弄这么大排场干什么?不是提前打发了人来知会过吗?我与娘只是在这住上一日,又不是来整什么大事的?”

徐管事拱着手,为难道:“姑娘有所不知,不是老奴让他们来的,是他们自个来的。”他顿了顿,补充道:“实在是因为夫人仁慈,收的佃租都比其他庄子上的少上许多,下面的这些人日子好过太多,所以心怀感激呐。”

原来是这么回事。鸯命暗暗想道,朝局动荡,边关局势又不稳,下面的这些百姓日子难过,对于上位者来说,下面的人的死活根本不在他们的操心范围之内。她也只是在仲秋宴后随口提了几句,没想到反响这么大。

“让他们都散了吧,他们杵在这里,娘情绪会不稳的。”鸯命搂住温氏隐隐发颤的身体,暗叹了口气,神色复杂道。

徐管事听完,挥了挥手,众人都四下散开。

鸯命看了两眼衣着破破烂烂的几个佃户,转头望着徐管事,启声问道:“最近百姓的生活很拮据吗?这衣服都瞧着不知道打了多少补丁了,难道是下田时特地换上的?”

这几个佃户面色虽然看上去还不错,眼底却缠绕着抹不开的愁苦。

肤色蜡黄,眼窝深陷。

徐管事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裳,粗布裹身,不算名贵,但也是干净整洁,何来补丁一说?他抬起头,顺着鸯命的目光看去,才意识到姑娘说的是那几个佃户。

斟酌了两下,才作揖道:“姑娘许是有所不知,仲秋前朝廷刚下了征税布告,凡是户帖中登记有两人以上的人家,不拘老弱病残,一律按往年的税收再加上两成缴税。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因为租着夫人的田亩,这几个佃户家中的日子已经是好很多了。”

言外之意,其他的农人的生活,更加苦不堪言。

仲秋前吗?仲秋前不正是周徊主张新政的时候吗?当时她在爹的书房外听得很清楚。

难道除了科举舞弊之事外,还有别的事?

她压下心里的疑惑,扶着温氏跨进庄子的大门。

温氏的这所庄子有三进院落,她们目标明确,朝着最后一进院落走进去。

“娘,你先歇歇。一会儿用过晌午饭后,我再带你去外面走上一圈,消消食。”鸯命把温氏安顿在正房里,槐花和李嬷嬷陪着她。

她则带着竹茹去把行李安置在东厢房内。

虽然马车里铺了厚厚的毛毯,但是颠来倒去,她的骨头架子都快散了。从包袱里取出几本话本子,她躺在靠窗的榻上,一页一页的翻看。庄子上的空气都比城里的新鲜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