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方才说什么呢?屋里好生热闹。”
老太太瞥了大儿媳一眼,脸上彻底没了笑模样,抚了抚额角道:“哟,大夫人来了,没什么。不是叫你们别三天两头地往我这老婆子跟前凑嘛,待在自己院子里管好自家男人比什么都强。”
吴氏抬头看了眼老太太,委屈巴巴地在李嬷嬷端来的绣墩前坐下。
“大爷外头的事儿我一个妇道人家帮不上什么忙,在母亲跟前侍奉却是做儿媳的本分。母亲免了儿媳的晨昏定省是母亲对儿媳的体贴,做儿媳的却不能顺杆往上爬,您说是不是?”
老太太有些不耐烦地揉了揉额角:“得了,得了,这阖府上下谁不知你贤惠孝顺?”
老太太话里有话,吴氏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转头瞥见玉婵面前的雪蛤羹,眼里闪过一抹妒色。
这东西是她家那位好二叔专程托人从外地运过来的,几十两银子就得了这么点,老太太院中独一份儿,连她想要也只能巴巴地看着。
这丫头跟老太太无亲无故的,凭着几分糊弄人的本事将老太太哄得团团转。这老太太果真是老糊涂了。
吴氏心里对玉婵千万个不服气,面上却要装作一团和气的模样,恭恭敬敬地问道:“邹大夫,我母亲的病如何了?”
玉婵对她心里的那点小九九全然无知,只一五一十道:“老夫人的病恢复得不错,夫人无须担忧。”
吴氏点点头,又不厌其烦地问老夫人吃得如何,药熬好了不曾,尽显一个好儿媳应尽的本分。
玉婵根据老夫人的恢复情况,重新开了药方,再次为她施针。
等她看完病从老太太房里出来,李嬷嬷亲自将人送到了大门口,魏襄已在门外等候多时,正准备登车,见黄大夫人带着两个丫鬟急匆匆地撵了上来。
“等等!邹大夫等等!”
玉婵停住脚步,一脸茫然地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黄大夫人。
“您还有事?”
黄大夫人朝身后两个丫鬟招了招手,两个丫鬟抱着四五匹五颜六色的缎子上前。
“这是几匹上等的杭绸,我上了年纪穿不出这样鲜嫩的颜色,送给姑娘,姑娘拿回去裁几身儿衣裳。姑娘为我家老太太来回奔波实在辛苦,这些权当我给姑娘的谢礼。”
玉婵婉拒道:“不必了,如此贵重的绸缎,夫人还是留着自家用吧。我给老夫人看诊,老夫人已经给过诊金了。多谢夫人的一番美意。”
黄大夫人脸上的笑容凝住,见她要走,忙道:“姑娘可是还在记恨上次在酒楼的事儿?那件事的确是我家高儿鲁莽。若有得罪姑娘的地方,我这个当娘的替他同你赔个不是。”
玉婵脑子里一片空白,她家高儿,谁呀?
片刻后才想起应是那位在酒楼里砸坏他们一桌酒菜的黄大公子。
她微微摇头,淡笑着开口道:“那件事儿夫人不提,我早忘了。夫人莫要多心,没什么事儿,我就先走了。”
黄大夫人生来养尊处优惯了,除了黄老太太还没人给过她不痛快,玉婵算是头一个。
她怔怔望着那辆消失在夜色中的骡车,咬咬牙暗骂了一句“不识好歹”,气哼哼甩着帕子回了院中。
晚风拂面,夜空中点点星子,骡车晃晃悠悠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玉和咬了一口阿姊给的脆梨,兴冲冲地同阿姊说着今日学堂里发生的事儿。
“夫子叫黄天宝背《千字文》,可他一个字儿都背不出,被夫子罚了打手心……”
玉婵含笑听着,今日义诊出奇的顺利,黄老夫人的病情也稳定了,一切都好。
骡车到村口时天都已经黑透了,玉婵远远地瞧见有人提着灯笼过来了。
玉和定睛一看,头一个跳下骡车,提着裙角跑过去,一头扎进邹夫人怀里。
“娘,三姐,你们是专程来接我下学的吗?”
邹夫人看了眼小丫头身后的女儿女婿,心不在焉地点点头。
玉婵一脸茫然地看向玉容,玉容欲言又止,碍于母亲在场也不好多说什么,先带着小妹走了。
“娘,怎么了?可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儿?”
看母亲心事重重的样子,玉婵忍不住开口问道。
邹夫人看了眼女婿,抿抿唇,摇摇头:“没事,娘就是见天都黑了,你们还不回,有些担心。饿了吧?先回去吃完饭再说。”
邹文廷从前奉行的养生理念便是睡前少食,吃得不多,邹夫人心里藏着事儿,也没什么胃口。
玉婵在黄家用过些饭食也不怎么饿,玉和、玉容姐妹两个看母亲这样沉着脸也大气儿都不敢喘。
魏襄没心没肺地从面前的碟子里夹起一块儿烧得黑乎乎的肉,缓缓放进嘴里,嚼了嚼,险些把持不住。
呕,丈母娘做饭一如既往的难以下咽。
一家子默不作声地吃完饭,玉容赶紧领着妹妹回了屋。
邹夫人将丈夫安置妥当,将玉婵与魏襄叫到跟前,起身开了横在堂屋地上的一只箱子,指着箱子里的被褥沉声道:“说说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