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不问时节,称名必生2(2 / 2)

临终一念得往生,平生念念也得往生,不管你是平生念佛还是临终念佛,平生念佛你就毕命为期,一向专称弥陀名号,临终念佛你就念完直接断气都没问题,皆得往生。什么叫平生业成?我们仔细体会善导大师的原作,五部九卷,或者说有人说五部九卷太长,没关系,你就看《观经四帖疏》,百度上有原文啊!各位啊,我们翻来覆去反反复复的在说这几个问题,我们要明了,我们至诚发心,断恶修善,老实念佛,百年之后求生净土,一句南无弥陀佛念出来,我们当下就得往生之业成就。虽然现在阳寿没到,但是平生往生之业已经成就了。如果一口气下不来,当下就能去西方极乐世界,如果还有寿命,那我们延续下去,毕命为期,过着开开心心念佛的生活,直到命终往生。原本可能这段时间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中等水平生活条件,但是因为自己开开心心念佛过活,可以提高到上等水平生活条件:原本可能就是下等水平生活条件,但是寿命没到,毕命为期,一向专称弥陀佛号,那有可能是就变成中等生活条件,甚至变成上等,直到命终往生为止。这一点大家要明了啊!

不问时节久近。第三个启发是什么?并不是说我们就念一句佛念十句佛,或者念上一年、两年,然后就结束了,就不念了,这不叫毕命为期,也不叫一向专称,这样是不行的。功夫断了,就不叫一心一意,那就叫三心二意,为什么呢?这样等于我们丢弃了念佛法门了。不问时节久近啊,是说我们要念念不舍念佛之念,念念相续,这样不停的一向专称执持名号,这叫不问时节久近。这是第三个意思,就是我们毕命为期,一辈子要执持名号。《阿弥陀经》上虽然说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并不是说限定必须要念七天,念完七天就不用再念了,那是古印度的行文的风格,古印度人写文、说字、说话的习惯是这样,翻译成我们彻彻底底的汉语,那是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后面必定有个省略号告诉我们如此延续下去,直到这一世断气结束,太太平平往生,是一辈子念佛呀!

祖师大德说:不问时节:善导大师说:不问时节。那是根据第十八愿里乃至十念来进行的分析和判定,他这个判教的依据,乃至十念就是阿弥陀佛不限定我们念佛时间的早晚,我们有可能遇到净土法门晚,也有可能遇到净土法门早,早的可能小时候、青春期,甚至更小的孩子就遇到净土法门。《净土往生录》里面有六岁、七岁的孩子念佛往生的。晚,晚到临终了刚刚碰到净土法门,只有这个力气念最后一声、最后十声,这都属于乃至的范畴。乃至的意思就是一辈子,年轻时候遇到了,念上三十年、五十年。乃至包括在里面,临终遇到了念上十念,乃至一念,也是一辈子,只不过那一辈子基本上就结束了。

他刚遇到你不能埋汰他呀,他刚遇到是他苦啊,他要是早三十年遇到、早五十年遇到,他就开始念念阿弥陀佛,那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们看看《了凡四训》,看看袁了凡先生。网上有记载说袁了凡先生后来是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事情上周有朋友刚跟我沟通,虽然我给大家分享了《了凡四训》,但是还没有详细去考证过。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袁了凡先生是佛学大家,而点化他的云谷禅师在我们《净土圣贤录》里面有记录,他就是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最后他是舍禅归净,舍了禅定法门而修净土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因此袁了凡先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的可能性非常大,到底是不是这样?回头有机会我去翻翻典籍,看有没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