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归朝(2 / 2)

“按你说怎么样?他可还是曹氏的女婿。”

夏侯惇的内心来说,是不赞成称帝之后就杀掉刘协的,你可以夺了他的帝位,但是却不能杀了他,这不符合现如今的规矩。

“徐师,你的意见呢?”

曹叡转向了徐庶,想要问问他的意见。

徐庶看着王位上的少年郎,越发的有王者的气度了,想着自己等人教过他的,不去对任何人提出的策略和建议评价,只选择那个更好,更合适的采用即可。

心中想着曹叡问自己的目的,然后缓缓的开口。

“大王,在下以为,还是当善待汉室的好。”

“哦?请徐师细说。”

曹叡一听,立刻就来了兴趣,有些话由自己来说并不是很好,反而要借助他人之口才更合适。

徐庶看了在场的众人,心中已经想好了几个要点。

“大王,依照圣人所言,禅让乃是上古贤王之间权力传承的方式,大王知竹书,然则世人却不知道,尧被囚禁致死,舜死于苍梧之野。禅让之后,一刀杀了,固然省事,却会开一个坏头,给世人造成一种错觉,这天子之位,在力不在德。昔年董卓手握三十万大军,以为凭借手中兵马便可以行废立之事,结果关东诸侯起兵直逼虎牢关,董卓见势不妙,一把火烧了这洛阳城,退守长安,最终身死。淮南袁术,号称兵精粮足,将多谋广,在得了玉玺之后,就自以为天命,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他那个仲氏伪朝,又何曾得到世人的认可?如今朝堂之上,支持大王进皇帝位者,大多都是寒门出身之人,而士族豪门却始终没有表态,与先前钟繇等人鼓动大王称帝之心截然相反,此事还需大王深思。

所以,魏代汉而牧天下,大王更多的还是要考虑天下人心,黄巾以来,诸侯纷乱,人心丧乱,还望大王能够善待汉室,为重塑天下人心开一个好头。”

“好,徐师说的对,孤还要考虑天下人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大魏代汉,乃是汉室气数已尽,而非凭借手中武力强行所为。徐师一番话,如拨云见雾啊,其实,私底下还是有不少人劝孤说,代汉之后杀之,说什么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既然我大魏代汉而牧天下,则汉帝最轻也当流放,此等人却还是食汉禄之辈。”

曹洪听完这话,有些讪讪,他自然也是支持杀了刘协的人中的一员。

这个核心问题既然已经决定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便是在那些士族文官的建议下,开始三请三辞的戏码,反正这事自己的祖父已经干过一次了,自己再做一次也没什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夏侯信率领大军回到了洛阳。

————————

夏侯信的大军驻扎在城外,按照曹叡的想法,作为自己继承王位之后的第一次大胜,他是要隆重举行仪式的,为此,士族文官还有许多人反对,理由就是这并不是什么大胜,并没有得尺寸之土,也没有大量的俘虏,更不是对外族的战争,等等。

总之,就是一句话,不够格。

曹叡见这样,只能放弃隆重大办,但坚持必要的仪式还是要有的,不能让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之后,受到冷遇,这个提议最终在夏侯惇等武将的支持下得以通过。

夏侯信在城门口刚刚结束了卸甲的仪式,就立刻被曹叡叫到了王宫,连家都没让回。

“姑父,如此着急将姑父叫来,还不让你回家,实在是叡儿遇到了一些事情,也想听听姑父的意见。”

曹叡亲热的拉着夏侯信走在王宫内部,又将身边的人全部都挥退。

“何事如此着急?”

夏侯信也听说了,如今劝说曹叡称帝的人不少,但大多都是寒门士族,但颍川四族,以及河北、关中、徐州等地大族却始终保持沉默。

“如今称帝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可此事迟迟未决,未免会影响到大魏的威信,最终也会沦为世人的笑柄,更甚至,还会有人挑战权威,所以如此着急将姑父找来,就是希望姑父能够想出一个办法,解决了眼下的问题。”

钟繇他们迟迟不表态支持?若说是他们心念汉室,那么在诸葛亮第一次图谋出川之前,就不会出言支持曹叡称帝了。或者说,称帝也只是他们的幌子,故意挖一个坑让曹叡跳?

不至于,他们肯定是有更大的诉求,只是没想到自己去了陇西一趟,陇西汉中在这一战中展露出来的东西将他们吓到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就想要通过这种政治上的博弈来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