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战后的封赏(2 / 2)

“我这身体,恐怕是看不到天下一统的那一天了。”

————————

夏侯信带领着五万禁军踏上了回朝的道路,至于表功的奏疏,在汉中的时候就已经商量好了。此战抵御诸葛亮北侵,曹真为第二功,夏侯衡在陇西坐镇统筹第三,夏侯尚诱敌斩杀张苞第四,至于庞德、吕麒、姜维、王双等人,也都有功劳记载,而张既在后方协助统筹,也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功劳。

其中的亮点是,李胜虽然只是一员偏将,却能够在阳平关失守之后,组织人手营救被困关内的袍泽,此事有数千将士作证,直接功劳居首位。夏侯信直接任命了李胜暂且代理阳平关守将,统辖5000将士。

“李胜,你很好,一没有临阵脱逃,丢我大魏将士的脸面,二没有抛弃袍泽,在大乱之下还能够想办法救助同袍。若是你也如同那马谡那般,临阵脱逃,即便你活着回来,我也要杀了你,以正军律。此番你权且代理阳平关守将,具体官职与封赏,待我回朝之后,报大王之后再作定夺。”

夏侯信有没有直接封赏的权力?

有,出来之前,曹叡就给了夏侯信假节钺,虽然目前来说不合礼制,但是谁在乎呢?若不是这次诸葛亮前来,恐怕这劝进的事情还在继续。

那夏侯信封赏了李胜之后,曹叡会不会推翻夏侯信的封赏?

夏侯信相信,曹叡肯定会接受他的任何决定,可这样一来,就等于开了一个坏头。恩赏皆出于上,则下属才会心怀感念。至于自己的人情?在自己将他列为第一功的时候就已经落下了。

至于为什么要将他立为第一功,夏侯信就是想要在军中树立一个观念,不临阵脱逃,不放弃袍泽,即便是败退,也必须有序。

这件事情,夏侯信特意召集了曹真、夏侯衡、夏侯尚,以及张既等人商议了许久。

席间,曹真、夏侯衡等人对于这样的功劳列序极为反对,想着自己即便不是第一功,那夏侯尚斩杀张苞,怎么也可以列在前面,怎么就让这么一个流民出身的人拿了第一功?

“子丹,我知道你心中不悦,诸葛亮此番前来,虽然是被咱们打回去了,可前些时日我与诸葛亮交谈,你也当明白,这次他败退了,下次还会再来,甚至于,只要他还活着,那就不会停止他出川的军事行动。此战,李胜在关隘失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守住城门,不忘袍泽;到了沔阳城,被郭淮和典满怀疑,依旧能够在沔阳城外驻扎,拼死抵抗;此乃是忠义。这天下尚未平定,先王故去之前,心心念念的便是一统天下,而一统天下,最需要的便是这忠义之人。我要将李胜列为第一功,就是要告诉军中的将士,告诉天下人,我大魏用人,只看忠心和能力,只要能够为我大魏效力,官职、爵位、田宅,我大魏都能给,能荣天下之人,才能够容得下天下。”

曹真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咽不下这口气而已,若是在场的诸人中,任何一人拿这首功,他都不会有意见,唯独李胜这等流民出身的人,才让他难以接受。

从这一点上,夏侯信似乎也看到了如今曹魏宗室的变化,他们被那些士族瞧不起的同时,又在不断的鄙视比他们出身更差的人。

“都出去吧,我和子丹私下里聊聊。”

夏侯信说着这话,等于是将功劳的排序直接确定了,至于说私下里聊聊,也和这次的功劳排序没有半点关系。

“子丹,我知你心中有怨气,但子桓毕竟还活着,我也知你心中瞧不起李胜,可你也想想,当初的典韦、关羽、张飞,哪个是豪门大族?这寒门之中有人才,这些流民之中,也未必没有。这世人啊,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婪心,一颗是不甘心,你若是死死的摁住他们,不给他们希望,不让他们出头,就会有怨气,等这怨气积攒得差不多了,这天下也就乱了。”

“我让李胜居第一功,他名至实归,若是换作他是士族豪门出身,你还会有这样的想法么?你只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子桓的想法我知道,要用士族来遏制宗室,可若是士族做大了,那谁去遏制士族?宗室要遏制,可也需要盟友,如今正值乱世,这些平头百姓一没背景,二没学识,只能靠着一条命,拼出一条血路,这才能搏得这一星半点的机会。”

“人家这是拿着命拼来的,自然是要给他们赏赐,除了利,更要给他们名,并且让这名传扬出去。这李胜,我还要编故事和戏曲,让一些人到乡间传唱,让天下人知道我大魏的气度,让天下豪杰之士能够来投,一统天下,完成先王遗愿,让天下百姓能够归于平静。”

曹真听完夏侯信的话语,心中不由有些触动。

“子丹,放下个人恩怨,以国事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