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被村长马虎过去,秦瑶也不好继续追问。
拿着铜锣,学着村长和刘琪往常的样子,一边敲锣一边在村里喊。
把初八分插秧苗,宋县令要带领其他村镇的人过来观摩学习的事通知下去。
全村喊下来,嗓子都沙哑了。
秦瑶心想着,她要是村长,肯定要让刘木匠造个大喇叭出来。
要不然三五不时的来这么一嗓子,迟早变成破锣嗓子。
宋县令要来的消息一放出去,整个刘家村都沸腾了。
“唉~,你当我想撑着?要不是咱们村找不出来能顶替我的,老头我早就在家逗孙子了!”
刘柏直说何氏疯了,谁家好人下田插秧穿新衣裳的!
农耕是大事,文具厂里也停了两天,留出足够人手让大家伙插秧。
勤快的姑娘,到哪儿都不会招人嫌,即便殷乐不怎么爱讲话,村里的大小媳妇看到她这忙那忙的,有好玩的也会带她一块儿。
宋章从马车上下来,为了亲自体验下地插秧,特意换了一身自以为好下地的简朴衣着——白色棉布短衫外加一条棉布白裤。
这段时间秦瑶忙着接待参观学习团的事,没怎么去工厂那边,加上殷乐最近并没有在她面前出现过,差点忘了还有这号人。
看来,一千个字的目标对这殷乐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兴许,已经认清现实,不再挣扎了。
“秦瑶呢?”宋章下车来,没瞧见熟悉的身影,皱眉问道。
布料珍贵,横幅由秦瑶家友情提供,就挂在刘木匠家茶棚外面的晾衣杆上。
食材由村里各家凑,有什么做什么,掌勺的人是刘大福家的女眷,余下村中各家谁有空,就过来帮忙。
他会说话,场子一下子就热了起来,村长和族长对视一眼,暗暗觉得满意。
村长笑着迎上前来,刚刚下地的村中后生们,如刘琪、刘柏、刘功等人,也全都赶了过来。
秦瑶跟刘木匠家的人嘱咐好一会儿宋章他们吃饭的座位之后,一回头,见到正在灶间忙碌的殷乐,意外挑起眉头。
这位置既面朝进村大路,地势又高,保准来人一眼就能看到。
一看这架势,便知车上来人定是县令宋章。
秦瑶暗自满意的离开刘木匠家,来到村口,把还在那等着的村民们驱散回去。
她在厂里食堂跟着何氏邱氏,掌勺的本事暂时没能学到,但烧火洗碗擦地,早已干得熟练。
领头的马车前,是两个穿了衙门差役服的骑马官差。
挂好横幅,殷乐便留在刘木匠家帮忙打下手。
何氏嘁他一声:“你懂什么!你管我要穿什么,说得好像你会洗衣裳似的!”
铜锣一敲,田间弯腰忙碌的村民们立即直起身来,朝村口望去。
“太阳都要升起来了,这会儿趁着凉快不抓紧插秧,等日头上来更难干活。”
打头是一辆青色马车,后头跟着四辆牛车,还有一些步行的年轻后生。
族长看着田间忙碌的族人们,也不禁长叹了一口气,“咱们村里要是能有一个和瑶娘一样能干的男娃就好了。”
金石镇这方的里正与刘家村村长相熟,当先喊了一声:“刘家村的!”
刘大福速度很快啊,直接从刘木匠家一路狂奔下来,热情上前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