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高洁(2 / 2)

香炉錾花鎏金,镂空处浮青烟,朱红帷幔轻垂。十五连盏铜灯上的明明火烛,映在了贾公闾眼中。他的目光停滞在魏帝面前,继而又垂下眼帘。

贾公闾微喟,他知道魏帝对藩镇和世家都有所忌惮。而之所以重用裴皎然,也是因为她纯粹,和谁都算不上党羽。期望能够利用她做出一番大事业,为王朝赢国祚绵长。如果换做是他,在这个位置上,只怕也会用裴皎然。毕竟她表现出的条件,无人可以替代。但眼下显然对魏帝而言,一个年轻就已经身居高位的臣子,并不是一件值得喜悦的事。

这几日韦皋频繁走访朝中重臣的事,他也有所耳闻,但是他不认为韦皋能够坐上中书令的位置。早在苏敬晖还没下狱时,裴皎然就已经把控中书省,而今更是将中书省牢牢握在手中,其余人即使能够侥幸上位,用不了多久也要退位让贤。

如今韦皋从局势上来说,是劣势。且不论他在中枢没有人脉,单论其本身实力,也没有上桌的资格。他要走崔、王二家的路子,来日必会被这二家拿捏。只不过他觉得,魏帝心里应当已有人选。

“相者燮理阴阳,调和鼎鼐。中书令此等机要之位,非能者不能居之。”贾公闾看向魏帝沉声道:“如今中书省上下,已然觉得裴皎然将成为下一任中书令。民间亦对她,多有赞颂。”

魏帝盯着贾公闾,好半晌才道:“唉,所以已经是避无可避么?也罢,贾卿朕不妨给你交个底。朕原本打算将裴皎然贬到河北去做节度使,但眼下朝廷要推行新令,离不开她。可是朕实在不想她,以这般年纪就掌机要。朕已经老了,倘若后继者压不住她,该如何是好。所以尚书令有何想法,不妨直言。”

太子的病会好,吴王也不可能让其在长安久留。他已是病骨,时日无多。给太子留一个稳妥且容易掌控的班底,是他作为君王,作为父亲应尽的责任。而太子接过权杖后,则需要去安抚有能力的朝臣,让他们死心塌地的。

贾公闾垂眸微喟。于公于私,他都不希望裴皎然好。但从大局上,朝廷目前离不开裴皎然。

“陛下任人唯贤,裴相公倚赖天恩才能得登凤阁。臣和她之间虽有嫌隙,但臣亦佩服其才能。裴相公曾多次和臣说相忍为国,此等殊见绝非常人所能比拟。”说罢贾公闾垂首,“陛下臣斗胆。臣知您忌惮裴皎然,但臣依旧要举荐她担任中书令,好为朝廷,为百姓谋福。”

“你当真如此想?”魏帝道。

“陛下,臣不敢因个人积怨,致使朝廷失去人才。”言罢,贾公闾起身深深叩拜。

见他这模样,魏帝忙示意原正则将其扶起来,“公不计前嫌,何罪之有。倒是朕……”看向原正则,魏帝道:“今日听贾卿一番话,使朕豁然开朗。朕问你有一幼子尚在求学,不若朕封他为金吾卫备身?”

闻言贾公闾复拜谢恩,方被原正则领出殿外。

站在立政殿前,贾公闾长舒口气。对着原正则拜谢过后,转身跌跌撞撞地离开。

若有所思地看着贾公闾离去的背影,直到对方消失在视野中。原正则方才回到立政殿。

却听见魏帝在喃喃自语,“相忍为国?其心可诛!”

外面雷声不息,原正则只觉得殿内更加安静起来,飘荡地风带来些许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