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主动
睇了眼沈云舟,裴皎然捧茶啜饮。她是有意要捧他做延资库使,主理这次在江淮推行的大政改革。但她不想授予的太过明显,而是要他主动去争。
如今她执掌中书省,又掌江淮盐铁转运一事,同时又和江淮、河朔的两地节度使来往密切,在时局中亦有足够的平台。自然会引来诸多人才投靠,天南地北聚在一块,也意味着结构上会派系林立。这对于她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眼下在亲信党羽中,除去寒门出身的赵鸣鸾几人,一部分是河朔人才,一部分是江淮的人才。
若仅仅是要考虑亲信的忠诚,提拔乡党自然是最有效便捷的法子。但这法子不靠谱,且难长久。重用江淮的乡党,落在其他人眼中等同于被排挤,为了维稳,少不得要去安抚。再加上江淮离长安,江淮世族在长安本身不具备力量。
若两方互相持平,有她作为系带维稳,能保持一个互相体面的姿态,但没有稳固一致目标的团体,一旦遭遇打击,顷刻间坍塌。更遑论派系间的明争暗斗。袁本初也罢、刘寄奴也罢皆是英雄,但可惜都未能解决这个问题,致使千秋大业功亏一篑。
早年间,她搭上贾公闾这条船前,便深知面对不同的利益诉求,需要适当调整利益,以保证每个人诉求一致,从而保持利益联盟的稳定。从河朔到江淮,她更明白各人都有各自的算盘,中枢和地方明争暗斗不断,互相推诿扯皮下,再好的政令也难以开展。
于是她借着赐予的便宜行事的权力,把他们的利益和自己绑在一块。如今她是中书省执牛耳者,是大魏中枢的魁首,大魏十六道亦她肩头扛着,想要维持来日执政顺利,就需要打破许多规矩,突破自己权力的上限。
她此前的确属意效仿贾公闾,要广纳贤才于府中,但想来想去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她只能在内核上做到让众人利益一致,但想要统一众人的执政信仰,尚需时日。而这次推行新令大政,却让她看到一个机会。
兴许她的实利会因此受损,但却能借机将攀附在大魏身上的沉疴世家做出梳理,对他们做出去冗留精。大政一经推行,再加之反腐上对地方把控力度的清洗,参与者都会和她以及朝廷深度绑定,日后即使有所想法,想要抢占朝廷的利益,都需要付出沉重代价。
她正想着,却听见沈云舟道:“朝廷财政多仰于江淮。新政是打算在江淮试行么?”
闻言裴皎然舒眉,“是。这是陛下和众臣商议出的结果。没地方比江淮一带更合适。不过朝廷也打算让你单干。毕竟这么大的事,还是要有人从旁协助。武侍郎是个好人选。”觑着沈云舟面上闪过不愉,她忽地挑唇,“云舟如果有意协助朝廷推行新令,不妨早做准备。”
迎上裴皎然的视线,沈云舟双唇嗫喏。固然成为门下侍郎,任延资库使,加平章事,职权更甚。但是也意味着他日后必须站在朝廷这一边,推行新令更是让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里,已经不是他想不想去改,而是他必须承接这份命令去改。否则等待他的是来自各处门阀世家的算计。他从受益者,被迫变成景从者。
“朝廷新令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若是沈节帅觉得为难,田某愿意替朝廷承担此政。”田子瞻一笑,“我魏博军民勠力同心。此前已经享受过朝廷的恩惠,如今回报也是应当。”
“田节帅赤胆忠心。可河朔三镇之民,曾受战火之苦,元气未复。还是需安抚一二,不可操之过急。”裴皎然直接拒绝了田子瞻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