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一看刘延庆带一个辽国将领来,很是纳闷。不等他问,刘延庆就说:“报告元帅,此人说有特别重大事项,必须见到您才说。”
童贯端坐在元帅椅上,看着站在眼前的辽将。只见他身材虽然不太高,但肩宽背阔、魁伟健壮,两道浓眉又黑又粗,一双豹眼炯炯有神,目光坚毅、气宇轩昂,便问道:“将军尊姓大名?两军即将大战之际,你却来找本帅何事?”
来人往前迈了一步,目光向两边游移了一阵,见房内所有人被童贯屏退、只留下刘延庆后,这才说道:“末将郭药师,现率八千多将士镇守涿州、协守易州。末将愿率全军将士投降贵军,并向元帅献上涿、易二州,作为晋见礼。”
童贯和刘延庆对郭药师早就了解,只是只闻其名未识其人。郭药师是辽国名将,也是辽国的常胜军主帅。童贯乍一听,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再不就是此人有诈。一时面无表情,只静静地看着他。
其实,刘延庆作为河阳节度使,对郭药师的了解更多更充分。他见童贯两眼盯着郭药师,一言不发,就走上前去,附在童贯耳根耳语了一阵。原来,前有天祚帝丢下国家,跑到了夹山,致使朝纲不振。尔后耶律淳死后,因萧太后刚刚就位,朝廷由萧干专政,人心不服,军心也不稳。看来,郭药师是看清楚了这种形势,又加之宋朝大军压境,才作出这样的决定。
童贯听完了刘延庆的话,脸上现出得意且舒服的神色,问道:“郭将军,本帅非常钦佩你这种勇气,只是不知你为何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郭药师提高了语调,慷慨陈词:“末将看得非常清楚,辽国已经处于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辽国灭亡势在必然。在这种情势下,只有归服大宋才有出路,因此末将对部下说,‘如今宋朝,重兵压境,现在是我们做出重大抉择的时候,此时不投降宋朝更在何时啊?’,因此末将愿率所辖部队八千余人归降宋朝,并献上涿州和易州两州之地,谨请大元帅笑纳并随末将接收部队。”
“好!”童贯这才站起身来,特别兴奋地走到郭药师面前,拍了拍郭药师的肩膀,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将军不愧为辽国名将,大势面前,头脑清醒,决断正确。走,本帅和刘统制一起去接收部队。之后,本帅将奏明皇上,嘉勉将军。”
很快,皇上就批复了对郭药师的嘉奖令,授予他为正五品的观察使,并说明此为暂授,待郭将军荣立战功后将视功勋再行晋升。同时,童贯将郭药师及其所率部队,拨付到刘延庆的麾下。
童贯不费一矢一簇,便得到了涿州和易州两座城池,徽宗和大臣们皆大欢喜。徽宗专门给童贯发了贺表,还立即下旨将燕京改为燕山府,并亲自为涿州和益州等八个州亲自赐名。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这八个州已经都在宋朝掌握之中了。其实,只有涿州和益州,其他的都还在辽国手中。
郭药师投诚宋朝,并将涿、易二州带给了宋朝,在辽国朝野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在这种情况下,萧太后为长远计,便打算向宋朝投降。但萧干不同意。萧干说:“眼下,虽说宋有十多万大军压境,但宋朝要比金人好对付得多。若让金人得知我们向宋朝投降,他们必定会发疯,向咱们兴师问罪,那样,我们可就真正危险了。”
萧太后愁眉不展,“眼看着那个姓郭的什么药师都投了宋朝,宋朝十多万大军逼近燕京,不投降,又如之奈何?”
虽然萧干是武将,但此人一向以多谋善断而出名。他说道:“咱们同时向宋金呈表投降,这样方可两全。只要稳住金人不发疯,让宋朝退兵,咱们就可从长远计议。待咱们缓过劲来,先向宋朝算这笔账。宋朝人真不仗义,乘人之危,竟在我国丧期间出兵逼宫,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辽国朝廷便同时向宋朝和金国奉表称臣。
当时,童贯正在跟刘延庆和郭药师研究但是被铜官看穿以后拒绝。传令小校送来了辽国称臣投降的表章,还有一份侦察人员送来的情报。
童贯看过之后,又让刘郭二将军看。问道:“你们怎么看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