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昭写的这封奏书很长,洋洋洒洒写了三页纸,可谓义愤填膺,痛恨至极。大意是说:“辽国万不可攻,金国更不能为邻。若与金国结盟,他日金国必然毁弃盟约,成为中国的大患,尤其是在辽国国主新亡,国丧期间更不该乘人之危,妄言出兵。倘若此时出兵,必定是亲者痛,仇者快,金人最为高兴。而最终的大祸也必将降临大宋的头上。臣启请皇上诛王甫、童贯、蔡攸、赵良嗣等力主攻辽联金的战争狂人。若让这些人的预谋得逞,大宋不久将会面临惊人的铁蹄蹂躏。臣请皇上三思。”
杨光华看罢,就把奏书递给了王甫。王甫看着看着,脸就开始扭曲,特别是看到启请诛杀他的时候,两只墨蓝色的眼珠,几乎要爆了出来,厚厚的嘴唇来回搓动着,鼻子也扭到了一边。看完就把那份奏书哗的一下扔到了地上。蔡攸急忙捡了起来,先递给童贯,两人先后看完,还不等杨光华说话,王甫就暴怒地吼叫起来,“简直是岂有此理,朝廷怎么养了这么帮人,有这些人在朝廷,还能干成什么事?大宋朝还有什么希望?必须严惩不贷!杨太师,您说,对于这个宋昭,应该怎么办?应该给他一个什么处分,若按他的要求,我们的人头就要落地,宋朝岂不是就要灭亡吗?”
杨光华心里想,你们就斗吧,斗吧,斗得越激烈、越热闹越好,但是,嘴上却说:“这样,你们有意见可以也写成奏书,要么直接去找皇上进谏。这份奏书呢,既然是写给皇上的,还是必须要让皇上看到才行,不然的话,皇上追究起来,我就是欺君,你等几人也都没有好果子吃啊。”
童贯无奈的点点头,说:“那是自然。不过啊,一个低层官员的话,皇上也不会太当回事,权当是一阵风刮过去吧。”
蔡攸就接上说:“就是,就当一个屁放了,谁理他?他算什么呀?”
杨光华说:“对,我会替你们向皇上作解释的,皇上肯定置之不理。你们放心,丝毫不会影响你们的威信和地位,也不会影响朝廷的重大决策。”
王甫突然一愣神,说:“哎,杨太师啊,这份奏书,能不能我亲自去给皇上送啊?”
杨光华想,这种奏书,他是宰相,他又是这两次出兵征辽最积极,最活跃的推动者和倡导者,他又代行宰相职权,由他交给皇上更好。于是杨光华就说:“当然可以。”
王甫等人竟然忘记了他们来办公大厅是干什么的,抓起奏书就往徽宗那边跑去。大概半刻钟之后,王甫又回来了。满脸的笑意,像一朵盛开的玉兰花,一脚跨进办公大厅的门槛儿,就说道,“好啦,这回再让这小子胀包,我就让这些人胀包,皇上让杨太师您马上拟写诏书,将宋昭除名勒停,将他编管到广南去。”
五天后,押送宋昭去广南的两个虞侯回来向王甫报告说,“才走到湖广路界,晚上一下没看住,宋昭竟上吊自杀了。”
王甫一听,只点了点头,说:“好,本相知道了。你们辛苦了。给你们放三天假,回去休息吧。”说罢,随手从抽屉里摸出两锭银子,递给了二人。两个虞侯乐得屁颠屁颠地走了。
朝廷内部关于二次征辽不和谐的声音杂音算是全部平息下去了。童贯率领一万人的中央禁军浩浩荡荡向北开进,抵达雄州的时候,刘延庆带着从各地方调集的九万多人已经在雄州集结,等候童贯和蔡攸的到来。童贯将调集起来的各路军马重新整合,组成了征辽大兵团。
大兵团组建起来之后,童贯命令刘延庆立即展开整训,随时准备进攻燕京。大军开始整训的第二天上午,刘延庆正在训练场上巡视各部队训练情况,突然看到两个小校押着一个穿一身辽军将领服装的人向他走来。小校报告说,“将军,这人要面见童大元帅。”
刘延庆一看此人气度不凡,又穿着辽军高级将领的服装,知道此人不是一般人物,便问道:“你是何人,见大元帅何事?”
来人自然已经看出了刘延庆的大体身份,就行了个军礼,不卑不亢地说道:“我乃辽国驻守涿州大将郭药师,见过将军。我有特别重大事项,需向贵军元帅奏明。”
“好,跟我来。”说着,刘延庆将此人带到了童贯的大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