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挖坑埋陷阱(2 / 2)

相比于戚建善好整以暇。林青晨疲于奔命,各地跟投股东心思浮动,大有撤资的举动。各地分公司总经理纷纷告急。

经济危机名头太吓人,加上大清地产金明雅致命一跳,总让人胆战心惊。跟投股东甚至臆想出林青晨处于崩溃边缘,有可能陷入金明雅一样的绝境。人吓人,自己吓自己,不少跟投股东担心资金安全,恨不得立即拿回钱。

林青晨飞赴各地和跟投股东座谈。林青晨讲得很透,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远没有得到满足,以后还是需要建房,还没有一个行业的利润可以与房地产的利润相比。

大部分跟投股东打消撤资的念头。有几个人仍然要求撤资,林青晨二话不说,立即把那几人的份额购买下来。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如此的合作伙伴没必要留下。林青晨没有愤恨,只当这是纯洁合作伙伴的一个天赐良机。

“林总,现在有个机会,银行放开互保。两家企业互相担保,可以从银行贷款。”

林青晨有点明白,这次危机的目的击穿金融底线。互保,相当于在构建多米诺骨牌。一旦一家公司出问题,几家公司就要倒闭。

林青晨和一些朋友聊起经济危机,大家都夸张,实际受到伤害机会没有,或许尽没有真正进入外贸的圈子。经济危机对打工高管来说,只是一个经营不良的很好借口。经济危机对于老板而言,真正出问题不多,敢于高负债的人不多。国人依然习惯量入为出,借贷习惯并不普遍。

估计费充料想不到会是这种情况,国内企业亲戚朋友间搭把手就能度过经济危机。费充不是没有收获,至少互保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