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昆见状,也知道是瞒不了了。
“侄儿,是本地县令拉着我去见知府,然后一起做贩茶的生意。”
肖偃一听,不禁眉头紧皱。
“知府也参与了?”
“当然参与了,否则商贩怎么会通行无阻。”
“他们拉你入伙,你就不觉得蹊跷吗?”
“他们,他们说,别的倒还罢了,过关的环节最是紧要,得和军爷打好关系。他们给军爷送礼,军爷不理会,只和固定几家做生意。拉上我之后,边军那头松口,给县令知府行了方便。”
肖偃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恐怕这帮参与走私的边军玩的还是饥饿营销。
故意收紧放行的口子,把过关的通行资格当稀有商品囤积居奇。
这样,为了能做走私生意,贿赂他们的金额就越来越高。
他们这么做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安全。
万一不小心露馅了,不要连累他们,所以倾向于和熟客合作。
边地参与走私贸易的门槛因此变高了。
县令和知府眼馋,也想加入进去赚钱。
奈何边军的将领们不太给面子,不停考验他们。
干脆,他们把肖昆拉下水。
一听是武威侯肖偃的堂叔参与做生意,边军将领大开方便之门。
“我也没赚多少,并且在去年我就收手。”
肖昆急急忙忙解释。
肖昆冷笑。
蠢货,收手?怎么可能收手。
“用生意赚的钱盖宅子是谁的主意?”
“是县令的主意。”
“呵呵,那可就收不了手!堂叔,我肖家用了走私的钱,盖了这么大的宅院,当别人是傻子吗?你怎么收手?这县令和知府分明是利用你,把武威侯府绑在你们的生意里面。想的真是周全啊!”
肖昆出的汗越来越多。
“那,那怎么办呢?”
肖偃命人传话,说要见一下薛大人身边的随从,郑升和阎六。
不一会儿人就到了。
肖偃对肖昆说:
“你把刚才的话对这两位大人说了吧。”
肖昆不解。
“这两位大人,一位是巡按御史郑大人,一位是皇上身边内卫统领阎大人。”
肖昆大吃一惊。
“啊,这,这,巡按和内卫!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