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子没有什么大导演的架子,反而非常好相处。
和廖东握手之后,第一句话就称赞道,“你导演的两部片子我都看了,很好,很克制,也很准确。”
这个评价已经很高了,而且直击要害,老谋子是会夸人的,廖东听起来很开心。
然后两个人就开始聊上电影了。
老谋子最好奇的还是好莱坞商业电影,不然他也不会去拍《长城》了,廖东解释道,“短时间内,我们没法照搬人家的成功经验。”
“为什么?”
“还是源头问题。绿灯系统您听说过吧?”
“听说过,不就是剧本审核机制吗?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公司开始上这个系统了,这里面有猫腻?”
“倒是没什么猫腻,绿灯系统需要做大量的调查和市场评估,我们现在很缺相关的专业人才。”
廖东叹了口气,“就拿落场口碑调查来说,很多爱情电影的调查都不准确,调查人员拿着问卷去问情侣,得到的一定不是准确答案。”
老谋子的脑子转得很快,“类似记者去问老百姓喜欢环保还是排量大的汽车?”
廖东点点头,“在记者面前,大家碍于面子或者个人素质,大部分人选择了环保,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这就是我们不专业的地方。就像《私人订制》结尾的一样,葛大爷真有一辆汽车。”
杨欣终于能插嘴了,“那培训一下不就行了?或者改成匿名调查。”
廖东摇头,“我只是举一个例子,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我在拍《巨齿鲨》的时候,他们改剧本就花了好几百万美元,我们国内的电影公司会花这么多钱在剧本上面吗?别说美元了,恐怕几百万人民币都舍不得吧?”
“剧本是一剧之本,连请编剧的钱都要省,电影肯定好不了。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制作周期。”
“现在我们的电影拍摄时间最长,前期筹备和后期制作都非常赶,因为投资方想要快速看到利益,这一点靠培训是改不了的。”
老谋子陷入沉思,这点他其实很有发言权,当初他拍《三枪拍案惊奇》的时候,筹备、拍摄、上映加在一起才用了半年时间,这要是能拍好一部电影,那才怪了呢。
廖东继续补充道,“而且我们的导演和制片人也不专业,张导您肯定知道,很多剧组连总制片表都没有,导演随便改戏,拍到哪算哪……”
说到这里,廖东突然意识到老谋子好像也是这样的导演,连忙往回找补,“当然,文艺片这么拍没问题,商业片这么拍就不行了。”
老谋子摆了摆手,“你不用考虑我,大胆说。”
廖东小熊摊手,准备进入正题,“没什么了,我们如果想要学好莱坞,电影公司先要转变思路,正好我们菠萝影业就想要尝一尝螃蟹,不知道张导……”
老谋子哈哈一笑,“明人不说暗话,我这人喜欢直来直去。我和乐视的合约到期了,有很多公司联系过我,我都拒绝了。我今天来是因为我很欣赏你,想和你见一面,好好聊聊,你是中国电影未来的希望……”
廖东心中一凛,老谋子这么说就相当于拒绝了,他有些不甘心,“张导已经心有所属了?欢喜传媒?”
老谋子点点头,廖东叹了口气,“能不能说说原因?就因为您和董平是老相识?”
廖东还真不是瞎说,老谋子拍《有话好好说》的时候,董平就是投资人之一,问题是老谋子会因此就签约欢喜传媒?这有点魔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