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的反应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们直接引用了廖东说的“只有一个中国”,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观点。
明星的反应也非常快,已经有人在组团转发了……
廖东和黄博连忙也登录自己的微博,发现团队已经转发完了,黄博把手机往旁边一扔,“看来这次上面要动真格的了。”
廖东撇了撇嘴,“早该收拾一下他们了。天天拽得二五八万似的,真以为自己多牛逼呢。你看他们抗票房的电影,有一部爆的吗?一群废物,还想着掌握资源,活该。”
“这回金马奖怕是要遭重了。”
黄博倒是没说错,就算没有这次负隅的脑瘫操作,金马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低了。
因为他们猫腻实在是太多了,远的不说,去年庄开勋拿影帝,今年谢颖萱拿影后,那是凭借演技拿的吗?
他们两个要不是湾湾人,别说拿奖了,入围都费劲。
再往前翻翻,类似的情况几乎每届都有,现在的观众可不像以前那么好忽悠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金马奖公平与否,其实早就有定论了。
只不过我们其他奖项更不公平,大家心里没底气罢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也搞一个类似的奖项,一定要比他们专业,比他们公平,用不了几年,就没人在乎金马奖了。
金鸡肯定不行,就算廖东想要赞助金鸡,也不是为了和金马打擂台,而是为了要在影协说得上话。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金鸡也有评审团,评审团主席叫主任委员,下面还有一个秘书长,然后是二十多个评委。
这些评委几乎都是影协的人,这群人长期把持着金鸡,玩小圈子游戏,恰好里面京圈的人最多,所以华宜能在金鸡百花上面予取予求。
所以想要让金鸡百花能对标金马,起码要把这些老古董清理出去,换一些真正的电影人参与进来。
不是说电影人就不会搞小团体,廖东也在搞小团体,可起码他们在一线,有顾虑,不会太过分。
当然,还需要上面监管,经常轮换,廖东不认为金鸡百花能做到这一点。
可能几年内改变非常大,时间久了都一个样。
归根结底是电影节就不应该这么搞。
目前比较有公信力的电影节大概是两种模式,一种是类似欧洲三大那种文艺片至上;一种是圣丹斯和多伦多这种以经济为核心,交易市场驱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多伦多,这个电影节只有一个观众投票的选择奖,可是人家背靠北美电影市场,专注电影交易,短短几年时间,多伦多的交易市场活跃度就直逼戛纳。
而国内的那些电影节呢?老实说也算公平,但是没有好片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让卖版权,人家过来只能买,那谁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