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一朝雪尽十年耻(1 / 1)

因为参加考试学子太多,足足有数千人之多,所以他们这些考官改卷都飞快。

以他们的境界,对于圣训默写题,几乎能够快到七八秒就看完。

能够默写全对,这部分就能获得一个乙等。

字写得非常好,就可以获得甲等。

最高是甲。

不过为了避免作弊,凡是批阅官给了甲成绩的试卷必须拿出来让大家讨论。

当然,这还是比较初级的防作弊手段。

一份试卷要经过三位批阅官的更改。

有重大异议,会拿出来单独讨论。

外加,科举一律是糊名,而且还是用特殊手段糊名,就算是大儒也无法轻易看透姓名。

“这一届的苗子不错啊,圣训的默写几乎都能够默写下来。”

“这有啥好奇怪的?圣训的默写是最最基础的东西,况且这次圣训默写又不难。”

“不过,这次咱们平安县的学子看起来很一般啊,字练得也不到家。”

一位批阅官连续给了数十名学子写了乙中的成绩。

原本可以得到乙的分数,无奈字太丑,拖累了。

“这份是谁的试卷?这个字端庄瑰丽,单独看字就知道学子本人下了苦功夫。”

一个批阅官将手中的一份试卷递给了周围的人看。

“不错,小小年纪能够将馆阁体写成这种模样,难能可贵了。”

这个世界与龙国古代一样,馆阁体是科举专用字体。

字体端庄,但是缺少灵气,见多了就比较死板。

“说不定就是平安县这一届的那几个黑马的试卷。”

“英雄所见略同,这字确实必须从小练习才能有这种程度,虽然境界谈不多好,但技法已经炉火纯青了。”

“什么字体,被你们吹的出神入化?”

“拿来我看。”

不远处,县令张庸一招手,那份试卷就飞入了他手中。

“写的确实端庄,可在我看来就是一条呆板的死鱼。”

张庸立马拿起一只蘸了红墨水的笔,提笔写下。

甲中!

这个字在他面前就只值这个价。

底下的批阅官也不敢说什么,毕竟张庸说的也很对。

馆阁体就是呆板,若是让大手子写,自然能妙笔生花。

可是在年纪尚小的人的面前,写成这个样子已经难能可贵了。

听说县令张庸喜欢不拘一格,不喜欢死气沉沉。

如今一看,果不其然。

众人皆是无话可说。

就算是权力最接近张庸的县丞也没有说什么。

那考卷他看过,不是王腾的手迹。

王腾的心性也不可能写这样的字。

他傲得很,怎么可能写馆阁体。

“好了,各位同僚赶紧加班加点将正试的考卷改完。”

县试最重要的就是正试,正试发挥不行,正榜就不了。

而张庸也只会改正榜,确保真正有才学的寒门子弟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

而副榜,大多则被豪门世族的子弟把持了。

张庸虽然以正直出名,但也不得不给世家豪族面子。

况且,他妻子家就是望族,此次县试亦有族人参与。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一人如何改变?

只能寄希望于后人了。

众人听到张庸如此说,也赶紧批改起来。

圣训默写批改的非常快,只是到了四书文的时候就慢了下来。

而陈凡与王腾的圣训默写,都得到了甲的成绩。

而且大家也都认同。

虽然陈凡的字要比王腾好一些。

但满分就是那么多,不可能给陈凡一个甲顶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批阅官才大部分进入四书文的批改。

突然,一阵惊讶的声音传来。

“这篇四书文写的好工整哦,而且阐明圣贤经义也颇为精彩。”

“让我看看。”

很快,又聚集了七八人靠过去。

“嗯,着实不凡,小小年纪就有这般眼界,文章不仅深入浅出的分析历位圣贤大儒对富民的思考。”

“而且并没有偏离圣贤之语,更是独辟蹊径的表达了自己对富民的一番见解。”

【民者,国之根本也,其根伤,枝叶安在呼?】

【百姓,树木之根,隐于深土,润其枝叶,不求其报。】

【欲强其根,需浇天水,添其肥力,外加人力。】

【关键之处,反哺也。夺商贾之利之一利,益千万百姓,其不可呼?】

……

许多批阅官都惊呼,仿佛看见了一篇绝世文章。

而这篇四书文也同样达到了达府层次。

才气有二尺余。

不过若陈凡看到这篇文章,只会大笑。

什么狗屁文章,乱说一通。

世家豪族也就这点脸了,竟然将自己造成的祸推到商贾那里。

商贾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来。

虽然陈凡不得不承认,经商是以利益为第一标准。

但在这个圣权第一,世家豪族第二,皇权第三的时代。

一个小商贾算得了什么?

或者说哪一个小商贾背后没有世家豪族?

简直狗屁不通嘛这文章。

“惊叫什么?一点儒家风范也没有,每临大事有静气。”

张庸走过去,翻看起文章来。

一开头还觉得颇为惊艳,但越到后面。

张庸就不得不吐槽了。

这也是文章?

这是嫌他马屁不够大要替他拍拍。

而且,里面都是些虚话。

除了谈到商贾于民争利那里。

不过写文章的人眼界太小了,或者说是太坏了。

这篇文章简直是背道而驰。

当然,若是换了其它考官,肯定会惊为天人。

深感到学子与他真是难遇知己。

“这篇文章我个人认为狗屁不通,你们觉得了。”

“不要一副鬼脸,大家都谈谈吧。”

“我会考虑下大家的意见的,毕竟这学子八成也出自豪族嘛。”

张庸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众人,轻笑道。

官场就是这样,和光同尘。

不能他说狗屁不通就狗屁不通。

换个人来是要给甲的。

批阅官中自然也有林家的人。

最终张庸给了甲中,也就是比甲低一个等级。

毕竟,大多数人都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

只有张庸觉得这玩意不具有实践性。

孔圣当时要是周游列国和国君讲这些玩意,早被砍了。

正当张庸准备坐下时,又有人发现了一篇锦绣文章。

“这篇文章我认为虽然不如之前那篇辞藻华丽,洞彻圣贤经义,但是剑走偏锋,别出心裁。”

“你们也来看看吧,这篇文章我觉得还挺不错的。”

一个有些胖的批阅官将手中考卷递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