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御书房。</P>
金碧辉煌的大殿之内,骤然响起一声重物落地的声音,又沉又闷,砸的人心头一跳。</P>
殿中的文武官员们一个个应声跪地,齐呼“陛下息怒”。</P>
龙椅之上,威严的帝王脸上的怒气并没有因为这几句轻飘飘的话就有所减弱:“息怒?陇右从去年开始就近乎颗粒无收,可为何先前呈上来的奏章里说一切与往年无异?!当地官员和监察使都是干什么吃的?!”</P>
朝廷有一套完整的赈灾方案,只要地方一上报,物资马上就能准备齐全送过去。</P>
而且也未必一定会问责地方官员,毕竟人力有限,在天灾面前显得过于弱小。</P>
所以只要事态不大,而且当地官员也已经尽全力的情况下,皇帝也是能理解的。</P>
除了各地有驻扎的官员,朝廷还往各地派了巡察使,这些人每三年换个地方,监管当地官府治下是否尽职尽责,每季还要单独往朝廷送文书,言明所在地的详细情况。</P>
其中,粮食收成更是要单独写成一份详尽的文书。</P>
按理说,很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才是。</P>
而且这一次,事情都已经如此严重了,京城才刚得到消息。</P>
送消息的那人,还是扮做流民打扮才得以离开。</P>
显然,陇右不是单纯的天灾,甚至造成如今局面的首要原因,是人祸!</P>
皇帝急怒之下,直接把手边的砚台砸下去了:“若不是已经有人易子而食,那群王八蛋压不住了,是不是要等陇右的百姓进了京,朕才能知道?!”</P>
底下众臣纷纷噤声。</P>
皇帝脸色阴沉,却也没有一味只顾发泄自己的怒火。</P>
他狠狠一甩袖子,细思片刻,道:“户部尽快核实受灾情况,把赈灾所用的物资备好,宁可有剩余,也不能不够用,后续补贴也要一并安排妥当。”</P>
“当地出了这么大的事,当地官府和监察使却不发一言,吏部回去点几个能担当此任的人,一并带过去,把那群废物给朕带回来!”</P>
“再去太医院,让许太医点几个人一并随行,灾情过后,朕不希望听到有人因疫病丧命。”</P>
随着皇帝一句句话说出口,底下跪着的群臣里便有人连忙起身,躬身退了出去。</P>
说完这些,皇帝的目光落到沈传身上:“爱卿,此事还得你亲自去一趟。”</P>
其他众人顿时狠狠松了口气。</P>
陇右路途遥远,而且竟然都已经出现易子而食的情况,显然已经成了人间地狱。</P>
而且陛下对此事如此看重,一个办不好,恐怕都是要掉脑袋的,所以哪怕这是个肥差,也没人敢往前蹦跶。</P>
沈传拱了拱手:“臣定不辱使命。”</P>
皇帝点点头,侧头道:“德善,你亲去陈老将军府上,把他儿子借来用用,叫他务必要保证爱卿的安全,否则,他也不必回来了。”</P>
陈老将军的儿子是个武痴,年轻一代里,没人比他身手好。</P>
要说正值壮年的武将,朝廷里也不是没有,只是那些人年纪比沈传大,难免会有些不肯屈居其下的傲气。</P>
而陈近轩则不同,那小子说好听点叫心思纯粹,说难听点就是憨,沈传拿捏他根本不费工夫。</P>
沈传此去本就责任重大,精力应该完全放在赈灾一事上,这种可能会分散精力的杂事越少越好。</P>
德善应了声“是”,便脚步急促地离开。</P>
沈传也起身离开,径直回了甜水巷。</P>
户部准备东西、吏部选调人手还得四五天的功夫,他回来把自己的人手安排妥当,便要去找那送信的人了解情况了。</P>
“这一去或许要几个月甚至半年,叫程聪他们留在京城,若有要事,便飞鹰传信,不可耽搁。”</P>
“叫德喜留意着宫里的情况,尤其是六皇子,他的一举一动都不可放过。”</P>
“白玉京既然已经建完了,择个最近的日子开张吧。”</P>
“安远侯府那边……罢了,回来再说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