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句话是后世大明朝最有骨气的一句话。张绣同样也想秉承着这句话来治理这天下。读史明智,既不能学习宋朝的崇文贱武,也不能一味地强武弱文,必须要文治武功才能山河无恙。
这也是他在最一开始的时候,就推出文识、军识两种学堂的原因。两种人才在靖国都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武将可以在军中立功报过,建立功勋,文官可以治理国家,升官进爵。
两者的体系不同,但最原始的初衷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为国家,为家园。
文以治国,武以卫国。
两者缺一不可。
朝堂内的文官武将的官爵都有相对应的管理体系,军政分开,最终端的权利分别是尚丞阁和军督府,尚丞阁和军督府统归皇帝来管理,如此,能够做到权利统一。
作为后世而来的张绣,甚至北方的草原之上才是后世真正的敌人,如今他只是把南匈奴部落收入国内,经过教育成为大靖的一份子,逐渐的有了归属感,但这仅仅是匈奴,在河套以北的地方,还有许许多多的部落,那里才是真正的潜在敌人。
五胡乱华的记忆简直就是汉人的耻辱史。
所以当冀州、幽州打下来后,张绣就有了迁都的打算,这个想法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谋划。早在大靖朝.建立之时,张绣就有在渔阳(后世北平)建立京都的想法,只是当时冀州、幽州还在曹魏手里,无法实现,如今幽州已得,这个想法就更加的强烈了。
不过这个想法遭到了尚丞阁和军督府文武大臣的反对。
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幽州刚刚平定,士族豪强犹存,对大靖朝的认同感不强,再加上幽州贫寒之地,完全比不上长安,更何况长安是汉朝的古都,哪怕重修洛阳都可以,渔阳,他们持反对意见。
书斋阁内。
尚丞阁三相贾诩、李儒、刘烨端坐在左手边,军督府三将张辽、甘宁、马超端坐在右手边;张绣穿着青色薄凉的丝绸,颇为随意地坐在上端,旁边坐着年仅十岁的太子张标。
张标穿着淡明黄四爪龙袍,端端正正坐着,颇为稚嫩的小脸上很严肃,眼眸里却流露出这个年纪不该有的睿智和成熟。这是三相的功劳,他们悉心地教导张标的一言一行和帝王权术。
贾诩、李儒、刘烨都是这个时代顶尖的智者。
三人合而教一。
名师出高徒,张标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比张绣都要强出几分。毕竟这三个老家伙为了大靖的下一代君主,呕心沥血的教,恨不能将自己平生所学全部传授。
要知道,这可是西凉起来的大靖朝。
贾诩和李儒都是西凉人,他们永远希望大靖朝江山永固,张氏王朝经久不衰地走下去,对后世之君的教导细而又细。再加上张标继承了黄月英的聪明才智,学习更是快而精。不要看张标现在仅仅十岁,但已经做过三四个月的监国,国事的处理已经有些能力了。
“天下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大靖朝的靖皇祖训!”张绣缓缓地说,张辽他们还好说,这三个老家伙死活是不同意,张绣只好慢慢地开导他们,“北方!河套往北,幽州往北之地才是真正的世纪久敌,把京都建立在渔阳,可防守北方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