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小松:‘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原本的现实世界,一个世界是传播的舆论世界。’这两个世界的距离,就是眼睛到心的距离。人生起起落落,有时候,一句简单的问候,就足够让一个疲惫不堪的人重拾温暖。在网络上、在生活中,我们都习惯性地去相信眼前的迷惑,而忘了用心去感受真实的世界,于是猜忌、伤害、冷落,让人与人之间缺失了温度,让人盲目找不到人生的出口。但其实只要我们彼此互相体谅,就能远离愤怒的执念与纷扰的困境。】
紧锣密鼓的排练末尾,陈青松发了一条微博,同时附上了一段音频。
这是他官宣以后发的第一条微博,因此顿时为他那些越来越有把评论区当成聊天室的粉丝提供了新的阵地——
【前排出售红枣、花生、桂圆、瓜子。】
【楼上的,怎么又是你······】
【你这卖的东西······换业务了?】
【严肃点!没看到小三爷发歌了吗?】
【发歌还不是自己唱的,这个声音······王争亮?】
【《出口》······这个主题······我眉头一皱,料定此事必不简单!】
【废话,还用你说,什么时候他发微博不是为了工作的事?】
【看我在人艺官网发现了什么大宝贝![贴图]】
【竟然又去话剧圈发展了······】
······
实际上,陈青松很少发微博。
一来他不接代言,不需要打广告。
二来他也从不在微博上分享生活日常。
如果不是当初过早做了编剧,他甚至都不会开通微博。
他一直都只是把微博当成一个工作的窗口,所以只有当他需要宣传新书或新戏的时候才会冒泡。
而陈青松的粉丝对于正主儿这样“不务正业”的行径,也显得完全不以为意。
毕竟原来的书粉他们关注“三颗小松”的微博,只是为了催书,或者问一些关于书的问题,又或者一起讨论剧情。
在《毛骗》之前,大家甚至都按照“三颗小松”书的类型以及业内惯例,一致默认他是个头发稀疏的中年男性。
谁会对这样一个人的生活日常感兴趣?
至于新粉丝,他们一开始倒确实有些不适应。
可后来他们就慢慢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了。
因为他们发现陈青松的评论区里面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每天光看评论,他们都能多吃两碗饭!
于是,就这样,陈青松的粉丝在画风清奇这条路上直接如同皖南上天——芜湖起飞了。
这种情况也是给圈内人小刀剌屁股——开了眼儿了!
当然,圈内人不可能时刻盯着陈青松的评论区看。
他们之所以意识到有这么一群奇葩粉丝,还是因为月初陈青松官宣掀起的那场“百鬼夜行”。
本来艺人官宣这种事就是媒体们赚流量的大好机会,何况当时陈青松的热度还那么高,傻子才会放过这个送到嘴边的业绩。
所以大家也都按规矩来,各种通稿像不要钱的雪花一样,迅速撒向了各大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
按理说,这也算正常现象,最多就是通稿的数量多了那么亿点点。
不过不管怎样,冷处理几天,终究会销声匿迹。
可不知道是哪家率先动了歪脑筋,想蹭热度,买水军拉踩了一波。
接着有几家见状立刻也有样学样,反正明摆着的热度,不蹭白不蹭!
陈青松的新粉们哪里受得了这个气,直接进场开撕。
把这件事的热度越炒越高,其他观望的也有人开始忍不住。
还有些明星和粉丝这个过程中被波及到,也被拉进了场······
总之就是群魔乱舞,各种成分极其复杂!
但是其实事情进行到这个地步也还在青松团队的预料之内。
在陈青松通知吴佳以后,吴佳火速召开会议,通知了作战目标的同时,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汇总,将相应的任务布置划分了下去。
所以——他们有预案!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点:他们的老板不是一个按照常理出牌的人,老板的粉丝自然也就不能以常理的眼光去看待。
因此,正当青松团队为新粉很快在各路水军和粉丝的联手之下败下阵来而松了一口气的时候,陈青松的十年书粉不请自来,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场了。
这群人一出手那真是如老神仙放屁——不同凡响!
他们也不搞辩论那套虚头巴脑的,而是只要锁定一个刻意抹黑、拉踩的人,就先发一个“罪汝诏”,接着一哄而上。
诸如“你仗着大家觉得狗是人类的朋友,你就在这里跟我狂吗”、“你在数字界和字母界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现在的手机这么智能吗,猪都能拱字了”、“国家怎么就没拿你的脸皮研究防弹衣”之类让人破防的话迅速刷屏。
然后再换下一个。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他们的话,那就是“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一时间,网络上这些人所过之处,风声鹤唳,寸草不生!
引得圈内人纷纷侧目,让他们意识到了陈青松的又一个得天独厚之处。
因为陈青松的书粉都是经过筛选的。
看看他的书就知道了——军旅、历史、科幻。
喜欢这三种类型的书粉,一腔热血和文化底蕴都不会缺。
这些人无论是辩论还是吵架,对上其他粉丝那就是降维打击。
当然,前提是那些粉丝有脑子。
如果是“饭圈”粉丝或者网络喷子,那就算了。
赢不赢得了倒另说,主要是恶心。
伤敌一千自损一千二,划不来!
但凡换一个艺人和团队,遇到这种粉丝,那恐怕晚上睡觉都能多呲两下牙。
可青松团队面对书粉的“勤王”行动直接哭了!
对于陈青松来说,除了宣传需要,他都非常不希望自己热度太高。
这听起来有些自相矛盾,但其实稍微转换一下思路就相当好理解。
毕竟谁会喜欢放假的时候加班呢?
而且人红是非多,陈青松又不像其他艺人靠热度吃饭。
那他干嘛还要把自己放在风口浪尖,听人非议呢?
也就是因此,青松团队犯了愁。
提高热度他们擅长,但让他们降热度可就属实有些蝙蝠身上绑鸡毛——以为他们是什么鸟。
不过面对着老板的壕无人性,颇具职业素养的青松团队还是竭尽所能地想出了一个非常朴素的战术——鸽。
古往今来,不管是什么圈,鸽子的战术都一再为人们成功地运用着。
所以,对于之前牛鬼蛇神浑水摸鱼的状况,青松团队采取的态度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除非可能导致舆论的风向出现太过恶劣的变化,否则就装死,绝不轻易出手,就是想要让这件事的热度自然地降下来。
因此当新粉快速失利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很乐见其成。
甚至他们开始有意地推动舆论重心往其他艺人那里偏移,想要慢慢把陈青松和谭松蕴从舆论中心摘出来。
到时候说不定还能坐山观虎斗,好好吃上一顿瓜。
1949年,美国的工程师爱德华·墨菲随口说的一句话,被后世总结成了著名的“墨菲定律”,即只要事情有变坏的可能,那么这种坏事总会发生!
当书粉进场的时候,青松团队才猛地意识到了这点。
蹭热度这种事情从来都是耍无赖。
因为只要不过分,那么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小赚、大赚还是血赚。
一般来说,光是参与进来就已经是白赚了。
如果后续有大量粉丝进场那就是大赚,艺人或工作室发声明则是血赚。
至于会不会被骂其实完全不重要。
热度这个东西是没有是非观的。
有一个论点叫:黑红也是红。
由此可见一斑。
在书粉重新卷起的浩大声势下,青松团队用来转移舆论注意力的通稿如同泥牛入海,让他们欲哭无泪。
但这种事情在没有引起社会反感的情况下,又不好直接在粉丝群里明令禁止,否则多少显得有些不识好歹。
而且,就社会观感来说,其实这件事并没有败坏陈青松的路人缘。
因为网友们吃瓜都吃麻了。
于是青松团队在粉丝群里旁敲侧击了一下之后,就再次潜水了。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经历了一整晚七上八下的心路旅程。
身心俱疲之中,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幽灵,一个墨菲的幽灵,依然在世界的上空飘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