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极客Plus(2 / 2)

而我要做的是纯测评网站,只发布产品测评内容,并不贪大求全,把所有产品都罗列上去。

这样内容更加专业,目标导向更加精准。”

“这能行吗?”张向明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陆泽懒得再解释:“别管行不行,只要帮我实现出来就可以。

接下来,罗基·约瑟夫会告诉你们相关需求,网站开发难度并不高,只是最简单的新闻发布功能就可以。

这件事情尽快安排,按最高的优先级去操作。”

“好的,陆总,我马上就安排团队接手。那网站的名字叫什么?域名注册下来了吗?”周延彬紧跟着问道。

陆泽回应道:“网站名字就叫【极客+】,域名:已经在申请当中了,过两天应该就会批下来。”

测评网站中文名字叫【极客+】,英文名字叫【Geek+】或【GeekPlus】,既有极客之家的意思,又有所有极客们都会加入其中的含义。

测评网站取这个名字,先天就对各国极客们十分友好,为得也是吸引这帮硬件爱好达人们最先关注网站。

“【极客+】?”张向明嘟囔着念叨着,“陆总,怎么听上去和我们【极客社区】似的。”

陆泽笑着回道:“你猜的没错,就是想让你们【极客社区】成为网站的发起人之一。

以后社团的硬件爱好者们,业余时间也可以写点测评或分析比较的文章。一旦被网站采纳,可以支付稿费给大家。

相信社团的社员们,应该会有兴趣的。”

陆泽拉拢周延彬和张向明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号召【极客社区】的成员们成为测评网站的第一批用户。

而且还不是普通的用户,而是提供硬件测评支持的用户。

一方面是丰富一下网站的内容,二是把这个网站的名头算到【极客社区】头上。

他可不想以后背上个包养测评自媒体的骂名,又当选手又当裁判,一旦被曝光准被消费者们喷死。

这个锅,还是让周延彬和张向明两个人背吧。

先让【极客社区】的社员们创造点内容,再从各大论坛的硬件板块招募点硬件达人一起创作。

等到【极客+】网站内容丰富了点后,就可以直接推广到世界各地。当然了,前提是要请些主修各国外语的兼职大学生们,把内容翻译成各国语言。

等【极客+】在各国上线,自然能够吸引当地的硬件达人们也参与其中,以后就不愁内容了。

现在大众用户对电脑大多都是一窍不通,达人们凭借着专业的硬件知识,在网上可是犹如意见领袖般广受尊重。

可别小瞧了如今硬件达人们的带货能力,他们的推荐,普通用户多数都是当金科玉律在听的。

不过前提就是,这个硬件达人自己本身有几把刷子。

不过仅是这样还不够,陆泽还会成立一个【极客+】的硬件测评实验室,生产更专业、更有说服力的测评内容。

【极客+】实验室出品的内容,才是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只不过因为制作这些内容前期花费不菲,不可能无限制的去测评,内容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所以才需要靠硬件达人们进行补充。

类似【极客+】网站的模式,其实米国早就有了,很多都是科技媒体办的子媒体,或是科技媒体从业人员离职后出来创立的。

像米国最知名的科技媒体CNETNetworks,成立于1993年,1996年在米国NASDAQ上市。

CNETNetworks在全球15个国家,以九种语言和本地化的多媒体站点,为读者和用户带来独特的专业内容。

CNET不仅建立了评测实验室,多年下来还打造了一套国际测评标准,厂商想要通过CNET不仅自行把产品邮递过去,还要交纳一笔不菲的测评费用。

由此可见,把测评做好了一样是可以赚钱的。

前面张向明提起IT网站中关村在线,过几年就会被CNET收购,不过几年后又会被其嫌弃地卖掉。

像CNET这样的测评网站还有很多,而且往后很多年一直有科技爱好者在这个领域创业。

比如TechCrunch、TechInsider、Engadget(瘾科技)、TheVerge等等。

十年后国内有个知名的科技创投媒体「36氪」,一开始就是靠着翻译抄袭TechCrunch的文章起家的。

还有国内的「科技美学」、「ZEALER」、「爱否Fview」、「小白测评」等等,这些都是知名的测评自媒体。

其中「ZEALER」,就是锤子老罗在节目上公开diss像“被包养的妓女”的王敬畏创办的。

既然要自建水军,当然不能做的太Low,必须要有点技术含量。

而科技自媒体就是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不然,雷布斯、菊花任又怎么会花钱包养王敬畏呢。

打造【极客+】这个科技自媒体负责生产优质内容,然后再招募足够的水军把内容分发出去,从而打响【极客+】的品牌和影响力。

等到【麒麟科技】的硬件上市时,到时候【极客+】就能派上大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