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不是硬件行业的从业人士,这是陆泽最吃亏的地方。
不仅不熟悉相关的行业资源,就连一些关键信息都不是特别清楚。
前世的他,对于硬件产业只能算是个普通用户,连发烧友都算不上,很多产品和品牌发展的关键节点,他压根就没有概念。
如今是赶鸭子上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幸运的是,在黄章的提醒下,他终于想起了艾利和的“铁三角”系列。
原本他还想着成立一个设计工作室,招几个工业设计师,设计一款新颖的MP3出来。现在没这个必要了,直接照着“铁三角”系列模彷不就行了。
纵观前世MP3黄金时代那几年,“铁三角”系列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别看iPod横空出世时,让无数人惊艳,可是苹果公司那499美元的定价却让大部分用户都望而生畏。
而且iPod一代造出来时,使用了硬盘代替闪存作为载体,具备了5GB的容量,可以储存1000首MP3歌曲,这个优势让iPod成为MP3产品中当之无愧的王者。
可成也硬盘,败也硬盘。
就是因为使用了硬盘,导致iPod一代不管是重量还是厚度,给用户的体验感都不是很好。
尤其是喜欢运动的用户,那死沉死沉的重量,不带个臂带绑在胳膊上,几乎很难方便的随身携带。
等到2002年推出的iPod二代,也依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一直到2003年推出的超薄型的iPod第三代和2004年推出的iPodmini,才算真正解决了厚度和重量的问题,终于不像半块砖一样死沉死沉了。
可等到2003年,艾利和的“铁三角”都不知道已经卖出去多少个了。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第一代iPod也仅仅只销售了万部。
而艾利和的“铁三角”系列,光是在国内,销量就是以百万来计算的。
不仅仅是因为其只有iPod一半的价格,更是因为其轻巧的外观和在当时被誉为能与CD音质抗衡的口碑。
所以对陆泽来说,艾利和“铁三角”系列是比iPod一代更适合模彷的产品。
心中有了定计,他于是把大致的想法和黄章说了一下。
陆泽并没有透露细节,更不会告知“铁三角”的外观,而是重点讲述产品的大小,零配件组合,以及对音质要求。
黄章也依然很痛快,和陆泽一步一步研究分析,并告知了一些供应商的信息。
一时间二人聊得兴起,完全忘记了时间。
这也是黄章第一次讨论产品这么入迷,在陆泽这里,他这个产品控是第一次感受到对产品极致追求的快乐。
这种志同道合的感觉,现在工作的爱琴公司没有人能和黄章一起分享。
这会儿在他心里,已经百分百确信陆泽不是忽悠他了,而是真的想做一款优秀的MP3产品出来。
他在爱琴公司无法实现的梦想,或许陆泽可以帮自己实现。
所以黄章不仅不觉得烦,而且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陆泽又追问道:“那音质呢,光靠耳机就能保证?”
“不是,好的解码芯片才是最关键的,这个方面我推荐使用飞利浦的芯片,只不过成本会高很多。”黄章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
陆泽点了点头,对此也是非常认可。
飞利浦本身就有音响方面的产品,在电声技术方面有多年的积累,其解码芯片称为业界最佳也是理所当然的。
至于三星、Sigmatel、Telechip等芯片,估计比飞利浦都要差上一筹。
估计也只有等到软件技术发展起来,才能弥补这一块的差距。
此刻刚进入21世纪,很多IT技术领域都是刚刚起步,尤其像数字音乐这块,相关技术也才刚刚开始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