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音乐系美人(一)(2 / 2)

加持年华 村小尚吃 1819 字 2023-01-27

他送给她一架古琴,她送给他一把吉他。

他们从相识到相爱,从相爱到同居,直至恋情被姚娜娜的母亲亲手扼断,戛然而止……他的感情可以说,经历了一场犹如实质性的蜕变。

——轰轰烈烈,刻骨铭心,却又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毕业后,他回到巉州,她回了沪市……往后的几十年间,他俩再也没有相见。

只是他知道,她在沪市生活的并不如意。

他后来选择去沪市经营书画裱褙和拍卖的工作,潜意识里也有想撞到她的祈盼。那成想,在人海茫茫的偌大沪市,他们再也没有了相见之缘。

俩人分手后,起初他是记恨她的,随着生活的磨砺和尝遍世事的艰辛,及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地原谅了她、理解了她,最终甚至觉得亏欠了她、伤害了她。

那场爱情,她是受到伤害最重的那一方,虽然他也被伤害了。

隔了一世,他以为他早已完全放下了。没想到,见到她的那一瞬儿,那种蛰伏在心灵深处的情爱火种,竟又被点燃了。

可,他现在已有了叶贞,情感已有了寄托之所,这不就成了一种煎熬?!

真有必要来这里上学吗?

隔世相见,能如初见?!……

范建新思绪汹涌,人却慢慢地移步到前世姚娜娜腿软的地方,下意识的预防……她摔倒。

古筝实在是太大了,她费了很大的气力才从学校接新生的班车中下来,在背着大包小包甚至丑陋难看的花色被褥的人群中,她是那么的显眼、突出,说鹤立鸡群一点都不过。

她的穿着打扮,散发着地道的沪市人那特有的洋味儿。

范建新后来一直生活在沪市,直到重生……他对沪市人(包括沪市的女人),有着深刻的了解。

可以说,沪市人是华夏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他们有着许多心照不宣的生活秩序,和内心的规范,已形成了一整套文化方式。

一个沪市人到外地,往往显得十分触目,即使他(或她)并不一定说沪市的方言;

同样,一个外地人到沪市,不管是在公共汽车上,在商店里,还是在街道间,很快就会被辨认出来。主要不是由于外貌和语言,而是他(或她)的地域气质。

此时,来报到的学生中,很少有人用得起行李拉箱。多数人,用的是合成革或帆布的拉链包——土的不能再土的那种包。

可这女孩,却拉着一只真牛皮制成的拉箱。这种成本很高的旅行拉箱,范建新以后就再也没见过。

她背上背着的那架硕大的古筝,虽然有琴盒装着,但范建新一眼也看出那里面装的是古筝。

而且,他知道那是一架24弦的沪市改进型古筝。

洛河省、临河省一带流行的古筝多为14或16根弦,比起沪市24根弦的古筝来说,表现力稍逊。

当然,对古筝的高手来说,这点不足是可以通过弹奏的技巧弥补的。

但,这多了近10根弦的古筝,体积和重量却增大了许多,携带起来就不方便了,甚至让女孩有点狼狈。

但,这并不影响女孩的美丽……

今天,姚娜娜的上身穿一件浅卡其色的确良小风衣,下身穿一条蓝色磨砂紧身小脚牛仔裤,脚蹬一双红色的高跟皮鞋。

她的身材本来就瘦高,穿小脚牛仔裤、高跟鞋,更凸显两条笔直的筷子腿。

她有四分之一的俄罗斯血统,皮肤非常的白皙。生着轮廓分明的瘦削瓜子脸,下颏尖尖;她的鼻梁高挺,眼睛特别的大,眼神迷离而魅惑……嘴巴却小巧削薄。

她特别的会打扮,总是把自己收拾的恰到好处。

哪怕隔了一世,范建新也记得:她没有眉笔时,就用燃过的火柴梗,描眉;没胭脂时,她就在雪花膏里加一点点儿洋红;红纸,她也常用来染口唇……

衣服皱了,她就用装满开水的搪瓷缸,熨烫。

范建新印象很深,有一次她的裤腿被刮了个小洞,她就在小洞周围绣了几朵花……

竟引来一些女同学竞相模仿。

说真的,这女孩是那种心灵手巧又漂亮的女生,或者说,这时候也只有沪市的女子才有的那种洋气十足的漂亮模样。

浓妆淡抹总相宜。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即便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她,生活用品也常常不足。

但,她总能利用身边最普通的物什,将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

音乐系是临河师大美女的集中营。毋庸置疑,姚娜娜是音乐系美女的标杆,有着音乐系“三美”之首的称呼,漂亮、洋气就是姚娜娜的标签。

她是前世范建新,有着心灵和身体交融过的第一个女人。

前世的场景——再现!

那也是这个时间,也是在学校的大门口,他见到了这个背着古筝的女孩。

不仅是因为她非常漂亮,还因为她背着一架硕大的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