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董其昌的字(2 / 2)

加持年华 村小尚吃 1891 字 2023-01-08

“老”成精的范建新,隐约的意识到,叶贞似乎在考察他。

这本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作为一个家世显赫的大家闺秀,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女孩,在挑选心上人时,使点手段测试一下心上人的人品、才能……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

他把她的行为,当成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做一场游戏,由她去。

范建新今天三次抓握叶贞的手臂,第一次是一种礼貌和需要,他要带着发痴的小妮子,离开舞台;

第二次,他有点人来嗔,也有试探叶贞对他的反应,也有气叶贞激将他上台表演的事。

一个女人不排斥你,就不会讨厌你触碰她的手。

第三次,他确实被叶贞的话,给雷懵倒了。

董其昌离他很远,有人有董其昌的字画,与他何干?

但,叶贞的表舅是复旦大学财金系的李瑞安教授,他思谋收藏他的字画已经两辈子了;再者,李瑞安教授收藏有董其昌的手迹,这就与他有大大的关系了,也就有很多种可能了……

前世,他作为一个字画鉴定师,一个书画装裱师,一个书画拍卖行的拍卖师,怎能不知道董其昌的字画?

不过,他所处在的档次太低了,终其一生,他也没见过董其昌字画的实物。

他只能接触到近现代书画家的作品,在拍卖行,他也只负责鉴定和拍卖近现代书画家的作品。

这不是他的能力不够,而是他的地位不够。

收藏界也是讲究门派、师从和背景的。他只是一个小地方来的,要实力没实力,要人脉没人脉。

他仅熟悉的几位古代书画大家的作品,还是在米国修复字画时,接触过,研究过。

董其昌的真迹,可以说件件都是国宝级,他还真没见过实物。顶多看看照片,或印在书本上、刊物上的图片……

说白了,范建新就是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

虽然他懂书画的装裱,也能绘画、书法,甚至临摹的有些名人的画作,都可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他依然是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小人物。

因为他所处的生活层面,决定了他登不上大雅之堂。他又不会钻营,也只能在低阶位挣扎、谋生。

即便他是一位模仿书画的奇才,他也只能模仿近现代画家的作品。因为他得不到、借不到、看不到、触不到古代名家的真迹,你叫他如何去模仿?

要不是重生,他依然挣扎在底层的生活线上,每日为基本的生活费而苦恼、拼搏。

还是那句话,有时候机会比才能更重要。

作为书画收藏界的行内人,范建新对董其昌的作品也算研究过。

他虽没有亲眼目睹过董其昌的真迹,但有些专家写的研究董其昌书画作品的文章,他还是看过不少的。从中也领略到董其昌书画的特点和艺术性。

董其昌擅于山水画,师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常以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的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这位书画大师,为追求洒脱豁达的人生,弃官回乡专心于书画。由于他极善经营,会讲“故事”,来董家拜访求墨者,络绎不绝,已至于他的书画创作,供不应求。

《明史•文苑传》记录有董其昌书画受追捧的盛况,“名闻国外,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他效仿古法,师崇黄公望,在大气老成的山高水阔的构图里,董其昌的笔法奇特,绘画作品有种孩童般的趣味。

而董其昌的字,又是另一番气象,却也被人爱不释手。

他的草书,总有种一气呵成的感觉。运笔十分流畅,字迹有轻有重,虚实相济。整个布局,甚至有种“设计感”,跟后世的美术字、艺术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为写出这样的字,他只用一种丝滑无比的高丽纸。

顺着他的字,隔空临写一遍,都会让临摹者顿感身心舒畅,似乎有着通筋活络之奇效。

范建新听叶贞说他的表舅是李瑞安,贪婪之心油然而生。本来,这次来复旦,他只想求得李瑞安的一幅墨宝而已,现在贪欲却膨胀了。

——那就是董其昌的字。

“贞公主殿下,我练习书法绘画也不少年了,却一直没能有大的提高。主要是因为眼界太低,看不到名家大家的作品。仿若井底之蛙,无论怎么蹦跶,也不知江河湖海之广阔……”

“是呀,所以我准备带你去我表舅家,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样的字,才可称之为书法;什么样的书画作品,才有收藏的价值……”

“谢贞公主殿下,小生只盼着早日见到董大师的真迹……”

“嗯……我表舅这些年也不容易,他被关过‘牛棚’,下放农村管制劳动好几年……”

俩人说着走着,就离开了后台,从侧门走到了报告厅的外面。

对范建新这样两世“年龄”堆积起来的高情商之人,达到目的才是人生的真谛。

为了得到叶女神的青睐,做只奴颜婢膝的舔狗,于他也是一种荣耀和幸福。

在他眼里,跟女孩子硬钢,才是世界上最蠢的行为。

“看你这么懂事,就这两天带你去见我的表舅……”

叶贞嘴角上翘,眼前的小男生越发的可爱了,忽然问道:“你为什么会写秦桧的那两句诗,送给谢钿老师?……”

“唉,你是知道的,我的公司现在急需人才,特别是急需那种高级的会计人才。在现有的体制下,我到哪儿能聘请的到?……谢钿老师就是我聘请的目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