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大翻车(1 / 1)

荣贻述十六岁、正年少。

头戴儒巾身穿襕衫,很有祖父的风范,明日尚书。

即便有人将许娘子的事怼到他跟前,完全稳得住,和他有什么关系?

围观的人、真生气了。

“许娘子是来帮荣家的呢,年纪轻轻就这么死了,竟然无动于衷。”

“荣家连自己亲孙女都要弄死,何况是许娘子。”

“以前大家说荣三郎像荣侍郎,我看更像他祖母。”

越说越过分了,荣贻述不得不和他们讲道理。

陈梦鲤没这事儿,努力的跑到野丫头跟前。

几个媳妇拦着,但他和老祖就隔三尺远。

不论下边再吵,上边说话都能听见,尤其唾沫星子能溅到碗里。

陈梦鲤张嘴就是一声呸。

一群小娘子欣赏他的美貌都被呸了。

陈梦鲤是美,别人不配看。他也是年方二八,比小娘子还白白嫩嫩。

野蔓老祖抬起袖子挡了,再拿过一碟虾壳,泼到陈梦鲤脸上。

这么近的距离,是一头一脸一点都没浪费。

陈梦鲤头戴青玉冠,他还没弱冠,这是装哔的。

身上穿的红闪青缎袍,格外漂亮,也就是知道他是男子但怀疑他是女子。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在一碟虾壳的装饰下,画风极为狂野。

陈梦鲤登时疯狂。

野蔓老祖淡定:“有狗来不是把骨头扔给它?”

杜鹄激动:“你扔的不是骨头。”

老祖很无辜:“我以前没吃过,我知道了。”

“给!”有人端骨头过来。

虽然她们喜欢小白脸,但小白脸太贱了,小娘子们下起手、才知道她们黑。

虽然一般人不敢对上安庆侯府,只要老祖敢就够了,小娘子们哪会操心她的下场?

陈梦鲤虾壳没收拾干净,就冲过来打人。

野蔓老祖把骨头扔到他跟前。

一群小姐已经过来,拉着陈公子心疼坏了。

老祖看着一群小姐,拿小手手、拿手帕、又是蹭陈梦鲤的身上、又是蹭他的脸,一点不嫌脏,围着他叽叽歪歪,当然是骂老祖。

野蔓老祖只管吃,多吃点都没事,反正她快死了。

杜鹃看她放开了更能吃,怀疑她至少要活一百岁。

那小姐和陈梦鲤说:“她都快死了,你别生气。”

杜鹄吃多了,怼:“罗薇你要攀附也看清楚点,别看到侯府就攀附,荣家亲孙女你都不认。你真从陈家捞不到好处。”

杜鹃不同意嫡姐:“那也不一定,安庆侯府至少比罗家强多了。”

杜鹄承认:“反正小娘子的祖母是倪氏,和罗家确实不亲。”

罗薇不管陈梦鲤了,过来说老祖:“三小姐三岁识字五岁能诗,你会什么?”

一群小姐附和:“没错。荣三小姐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这边有人笑道:“真正三小姐、女红可不错。”

罗薇尖叫:“三小姐女红可是和尚工学的!”

那人问:“假的三小姐给朱三夫人做过什么?”

杜鹄点头:“作为女儿,荣翠筠孝顺过朱三夫人一天吗?会再多顶个屁用!”

罗薇喊:“三小姐孝顺祖母!”

杜鹄点头:“行叭,罗氏和荣翠筠说的她不是朱三夫人的女儿,你们认假货去。把朱三夫人还给她亲生女儿!”

杜鹄发飙,有点她祖父的风范。

野蔓老祖拉她,吵什么?

杜鹄不吵,好声好气的和她说:“罗氏的侄孙女、和罗氏完全一样。癞(蛤)蟆一个个想上天。”

罗薇指着老祖:“她才是癞(蛤)蟆。”

老祖吃完了甲鱼,有人再端一盘虾来。

这白灼虾,看着就美。

野蔓老祖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歘欻欻眨眼工夫,一盘整齐的虾。

剥的够快,不担心时间长了影响口味。

摆放的好看不说,虾壳都摆出花儿。

一群人看呆了。

虽然老祖的手不好看,但她剥的好看,一点都不影响胃口,剥完、她手好像还挺干净。

杜鹄问:“是不是那家人吃、你在一边伺候?”

野蔓应道:“快吃。”一边平静的说,“家里条件是不错,但没多少好的。我忙完了厨房,还得喂猪、喂鸡、活儿多着呢。几天没喂鸡就有点手痒。”

杜鹄、杜鹃、一块吃虾。

不把自己代入喂鸡。

重阳其实是要吃螃蟹。

有人弄螃蟹来,都挺大。

野蔓老祖不客气,给大家拆螃蟹。

小娘子、小媳妇、丫鬟媳妇都惊叹,这是一场秀!

有小姐在一边问:“你在家没吃过、是怎么学会的?”

野蔓老祖站起来。

小姐们没明白。

下面,荣贻述和人还没讲明白。

不管什么事儿,辩起来都是三天三夜。

一群人惊叹:“荣三郎好厉害!”

野蔓老祖用浓浓的口音给荣贻述重复一段:“这是朱子的,在《松山集补编》。”

山上山下都愣住。

野蔓老祖趁机给大家背书。

背的特别有范儿,以至于一时没人打断。

读书是件神圣的事,何况是一个野丫头,好像很深奥。

罗薇不懂,就看荣贻述红了脸、很愤怒,她喊:“你说的什么?”

野蔓老祖应道:“朱玄字安国,前朝末年回到松山书院,书院诸儒为他编写的《松山集补编》。”

有儒生喊:“荣三郎前几天说的、和刚才小娘子背的好像!”

又一个儒生大笑:“我这儿正好拿到《松山集补编》。”

儒生遥遥向老祖行礼:“多亏小娘子替朱子正名!”

罗薇不懂:“什么意思?”

又一个小姐说:“你们串通好的?”

下面、儒生都笑坏了。

有人总结:“不怕他蠢,就怕又蠢又坏!”

众人愈发围着荣贻述。

荣贻述的脸已经没法看,挺不住了。

有人非要问:“一个野丫头怎么会知道?”

有儒生站出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读什么书?”

儒生都兴奋,这是不小的事儿:“朱子、大家都知道吧?”

读书人肯定知道,不学无术的不用管。

杜隼也读过书,声音洪亮:“前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子字安国,却无力回天,还被贬,最后回到宁州。松山书院达到鼎盛时期,弟子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