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大周再一次举兵六十万讨伐大唐。
这场轰轰烈烈的战役围饶大唐的门户云亭,台山,六湾坡展开。
白衣宰相,人屠徐凡坐镇中军,亲临指挥。
大唐的主帅则是大唐长公主,天下第一美人柳馨。
早在开战之前,关于大唐长公主柳馨和白衣宰相徐凡的流言蜚语,便已经传遍了整个天下江湖。
俗话说宝剑配英雄,才子配佳人
一个是腰挎相印,马踏六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白衣宰相。
一个是拥有天下第一美人之称,守护大唐几十余年,百战无一败的长公主柳馨。
恰巧二人都是风华正茂,就算没有绯闻,江湖上都必须给你编造出来。
偏偏柳馨第一次出使大唐时,还与徐凡在一起待了两月有余。
这简直是成为人们编造的最好模板。
一时之间说书人四起,惊堂木一拍。
关于这白衣宰相和大唐长公主的风闻事迹张口就来。
什么徐凡夜下追了柳馨八百里,二人在满天星光下定情。
但国仇家恨却不得不站在了对立面,白马山二人摇摇一别,却已是物是人非。
单单留下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众人们纷纷为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感到惋惜,有的感性的女人哭得不能自己,恨不得化身成故事里的女主角。???.
随后再看看身旁的相公,真想一巴掌扇过去。
还有一小部分人,则感慨着这种故事只能发生在别人身上。
自己身无一物,只能是舞台下的观众。
唯一能想得起来的美好记忆,或许是某个曾经喜欢过的女孩那一抹笑容,虽然内心触动,却不敢表达自己的喜欢。
或许是听着学堂的朗朗读书声,出神的那一刻。
又或许是在某个不知名的夜里,做了一个甜美的梦。
.........
户云亭,台山,六湾坡。
大唐门户之地,此刻百姓们纷纷举家逃离。
双方一百多万人交着在一起,到处都是战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总结下来不过是个伤亡统计。
徐凡派上将张天赐大军包围台山。
柳馨亲自率兵南下解救台山之围,声东击西,分散张天赐兵力,伪装渡河。
果然引得张天赐分兵,随后率领骑兵出其不意直袭张天赐大营。
此战,张天赐仓皇逃离,却不幸被俘,因不愿辜负徐凡提携之恩。
在台山自缢身亡。
首战失利,徐凡并没有气馁。
大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粮草、军备、财力,人力都是大唐的数倍。
大唐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要想完全啃下来需要耐心。
于是大军相持,持续了数月有余。
期间双方不断派出小股骑兵袭击对方粮道,在敌人的后方搞小动作。
大唐紧挨着的便是邓国。
而徐凡正是以邓国为大本营,与大唐对峙。
邓国人对这位白衣宰相的仇恨是刻入骨子里的平壤一战,水淹三军。
造成邓国200余万人受灾,40万人死亡。
在接下来的一年间,邓国不断发生叛变。
徐凡处境困难,后方不稳固。
再加上长时间的征战,将士们疲惫不堪,愈加思念家乡。
不得已,徐凡只好暂时撤退,撤退至邓国。
一方面稳固邓国局势,一方面借助粮草,财力方面的优势。
将各地的兵马轮换,依次赶赴前线,进行轮战。
意图拖垮大唐。
期间徐凡发表了一个极为著名的论文《持久战
大唐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消耗,常年的征战,早已让国库穷得叮当响的时候,百姓们苦不堪言。
可国内那些富商大贾们却富得流油,这些人盘根错节,如同跗骨之蛆般不断地侵蚀着大唐。
发给前线战士的银子,军备物资,往往到了他们手里不足三分之一。
再加上吏治腐败,社会矛盾愈发激化。
朝堂之上,主张与大周谈和的声音愈加强烈。
甚至有人提出了让长公主与大周和亲。
当然,结果就是提出这个想法的官员身后中了八刀,最后仵作判定确认是自杀身亡。
.......
行宫之中。
徐凡正在修炼《玄天功。
此功法是柳馨留给他的,极为奇特。
修行需要不存恶念,心性端正,非心无所往之人不能连成。
可这些日子,徐凡却迟迟不能更进一步。
究其原因,他自己再清楚不过了。
正在这时,远处的黑暗中忽然响起喊杀之声。
徐凡睁开双眸。
贴身侍卫急忙跑进来,“相国大人,不好了,有刺客!!
大人,属下护送您出去。”
徐凡摆了摆手,“不用,就在这儿待着吧,他们进不来。”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虎贲军统领李牧之大步走进来,单膝跪地。
“禀相国,叛贼已经解决刘太尉被活捉,听候大人发落。”
“将他带进来吧。”
“是!”
很快,刘太尉便被带了进来。
“呸!徐贼,就算是做鬼我也不会放过你!!”
“刘太尉,别幻想了,就算是做了鬼你也不是我的对手。”
徐凡毫不留情道。
“徐贼,你会后悔的,你死后是要下十八层地狱!”
刘太尉怒目圆睁,嘶吼着喊道:“徐凡,从你出山的那一刻起直到现在。
有多少人因为你妻离子散,有多少无辜百姓因你受难。
平壤之战你水淹三军,害的200余万百姓受了无妄之灾。
血洗魏国王都,江南一战,你又坑杀十万士卒。
整个中州被你搅得一塌糊涂,你难道就没有一丝一毫的悔过之心!!!”
后悔?”
徐凡淡淡一笑,“我的人生早已没了后悔二字,我避世不后悔,出世不后悔。
马踏中州,扫平其余五国亦无悔。
自古便是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
中州之地动荡太久了,政权跌宕起伏,明天你打我,后天我打你。
战火何时平息过?你说是我搅乱了中州,那我问你这些年中州之地何时太平过?
国家,政权多如牛毛,因战争,饥寒而死的人数加起来是我这些年大战的数倍有余,那时候怎么不见你跳出来?
我要做的便是一统中州,从此中州只能有一个国家。
从此百姓不用担惊受怕,人民可以安居乐业。
像你这种腐儒,怎会理解我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