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忙着,安安这个小主人也没闲着。
认真招待着随大人同来的小伙伴们,将小伙伴们带到了自己的卧房,那里放好了提前准备好的各种零食糕点。
不仅如此还将自己的好东西全不吝啬的拿了出来,吃的玩的都有,欢快的气氛一点不比大人们那里差。
认亲宴随着金管家一声高唱在选好的吉时中开始。
穿戴一新的孩子们也在廖氏的带领下出现在众人面前。
虽然很多人都已经见过,但大家还是忍不住将目光放在这些孩子身上,其中不乏羡慕的目光,尤其是看到孩子们身上簇新的细棉衣物。
叹道古师傅真是舍得,九个孩子就算一人一身也不少钱了。
看到孩子们,村长站了出来,接下来将由他这个村里最德高望重的村长主持下面的事宜。
按照正常程序来说,认亲择良辰吉日吉,是要请族中前辈或高士及至亲良朋于祖祠观礼见证的,于祖祠内先拜过列祖列宗,上正香,三拜九叩,礼毕,而后,义子上香,续礼即三拜九叩,义父居中而坐,义子三叩首后献茶敬之,义父接茶稍点即毕,予义子一礼,后,义子三叩首后献茶敬众前贤及至亲良朋,一一还礼后,即就座于酒席。
但这种情况在古兰这并不适用。
她和儿子本就是一路逃亡至此,别说是祖祠就是族谱也没有。
故而这些都被省略了,除了没有族谱一切按规矩办事。
首先随着村长的吟唱,古兰跪拜祖先,然后上正香,三拜九叩,而后是魏北他们。
在魏北的带领下,并排站立的几个孩子上正香,三拜九叩。
接着最重要环节,古兰高坐正堂,受了孩子们的三叩首,敬茶,然后改口,送出她提前准备好的礼物。
而后,孩子们又一一向堂中其他长辈,也就是村长两位族老还有李老汉叩首敬茶,到此认亲宴算是告一段落。
接下来就是就是热热闹闹的酒席了,在大家的恭喜祝福中古兰带着孩子们一路敬酒。
这场酒席一直持续了很久,也让李家村众人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酒席。
整个桌面上全是肉,只有寥寥几盘子素菜,还都是凉拌菜,哪能是以往只有寥寥两三个荤菜的宴席能比的。
家里日子急的,甚至连两三个都没有,能有一道就不错了。
味道更是不用说了,堪比酒肆。
不仅如此,散席后,席面剩的肉菜也被古师傅分给了他们,可以说每户人家都没有空着手回去,被古兰和孩子们亲自送出门。
村长族老李老汉是最后离开的,此刻各自的儿子扶着站在古兰的门口。
这场酒席办的太好了,还有着上好的酒,几个老人家一不小心喝的都有些多了,虽没有醉到不知人事,但也是站不稳了。
瞧见一起送出来的孩子们,带着醉意的村长又开始啰嗦着。
“孩子们,珍惜眼前的生活,要好好孝敬你们义父知道吗?”
“我们知道,村长爷爷放心。”魏北带着弟弟妹妹们又开始不厌其烦的回答。
“好好,都是好孩子”村长又欣慰的笑了。
“爹,别说了,咱们回家吧”李佑治哭笑不得的看着啰嗦起来没完的亲爹,冲着古师傅不好意思的笑笑。
“嗯,回家”村长没再拒绝,顺从的跟着儿子走了。
紧接着两位族老的儿子也对古兰致谢款待,然后扶着各自的爹回了家。
如此门口只剩下扶着李老汉的李四了。
“古兰,我先送我爹回去然后再来帮忙。”
“李四哥,不用了,大伯喝的不少,你在家里照顾他吧,再说还有李大哥他们呢。”
闻言,李四想想也是,“那行,我就不过来了。”
“我送你们。”
“不用,这么近。”
李四忙摆手,说着一弯腰直接将老爹背起来,轻松的朝家走。
看着李四轻松模样,古兰也没坚持,转身回院子里,大娘和李大哥他们还在帮忙收拾呢。
她快步走到李大娘身旁,拦住了老太太收拾碗快的动作。
“大娘,歇歇吧,来了就没闲着。”说着古兰拉着李大娘坐在了院子里借来的椅子上。
“歇啥歇,不过是收个碗快还能累到你大娘我啊!”李大娘好笑的看着古兰,不过还是熨帖的坐下来。
“那也不行,我这里这么多人哪里用得到你老干活。”
然后又吩咐管家给老太太上茶水,打诨插科了一会儿,让老太太一定不要再动好好歇着,又去找了忙活中的李大几兄弟。
“李大哥辛苦了你们了。”
这声音让正在收拾桌椅的李大手里的动作一顿,眼睛一瞪,睨向古兰:“说的啥话,自家兄弟说什么辛苦。”
“就是,古兰以后这外套的话可不准再说了”李二也不赞同的看着古兰,李三也跟着点头。
古兰:“……”
“好好,我不说了”古兰失笑,“我是想说桌椅碗快这些还要辛……还要李大哥你们帮的还回去。”
“放心吧,这些东西是经我们手借的,自然也要经我们手还回去。”李大摆摆手道。
说是这么说,最后还是古兰陪着李大他们一同还了回去,并且为了感谢每家送了一包自己家做的驴打滚,又让大家感叹了一句古兰的会做人,大气。
忙完了这些,古兰又亲自送李大娘李大他们回去,还带着专门让管家留下来没动过的烤鸡烤鸭还有卤肉红烧肉这些,足够一大家子吃上两日的,再多也就坏了。
然后还有剩的,又往村里几家关系还不错的送了送,直到将灶房里清了个干净。
做完了这些,看着随着大家一起忙活着的魏北几个孩子,听到他们恭敬喊着义父,讲真古兰心里还真是有种奇怪的感觉。
来到这个世界短短时间里,她竟然已经是这么多的孩子的父亲了。
……
十日后,与村长商量好后,古兰出资,村里出地,李家村的学堂开工了。
至于师傅是古兰由工地上调过来的。
一幢暂定为四合院的学堂其实用不了多长时间,对作坊和庄子的工程进度影响不大。
听说村里要建学堂,村里所有人都高兴起来,根本就不用村长招呼,男男女女老老幼幼都自发性的来到村后帮着一起干活。
技术性的不能帮,但是递个砖和个泥还是可以的,省了师傅们不少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工期,仅仅几天一幢宽敞的四合院便建的差不多了。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安卓苹果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