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却只是同科进士中最差的。
第三等被派到六部、都察院等京城重要衙门观政,等京察出缺后,便可补缺成为京官中的一员,比那些在地方上苦苦挣扎的同年幸运了不知多少倍。
要知道,京官的含金量可比地方官强多了,比如正七品的京官,外放地方一般会授予正六品,这可不是升官,而是平调。
这就是京官对于地方官的等级压制,所以才有许多官员死活都要留在汴京,不肯外放。只要留京,靠近中枢,将来总有升迁的门路。
第二等,选为庶吉士,获得入翰林院深造三年的机会,钻研各种文史典籍,学习处理政务。
三年后散馆考试,成绩优异者留馆,授为翰林编修或者检讨,正式成为三鼎甲那样的翰林,然后沿着他们的道路前进。
而第一等,自然就是卫辰、李祚昌、蔡瑄这三鼎甲。
朝考对他们而言只是走个过场,不论朝考成绩如何,他们都会入翰林院,大好前程早已注定。
状元卫辰授从六品修撰,榜眼李祚昌、探花蔡瑄则都是正七品的编修,直接就可以去翰林院报道。
月底这天,被卫辰拉着去看榜的盛长柏果然在二等的名单中看到了自己和王尧臣的名字,二人都被选为了庶吉士,日后就都是卫辰的同僚了。
当日,三人便一同前往吏部登记官牒,领取官服。
官服分为公服和常服,公服是上朝时所穿,常服则是平日坐衙办公时所穿。
五品至七品服青,卫辰本官为从六品修撰,加赠五品朝议大夫的散官,着团领衫青袍,用乌角革带。
穿上这身官袍,卫辰就再也不是那个整日皓首穷经的破落穷酸书生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卫辰自此也算勉强踏入了治国的行列。
从吏部出来,三人各自回家休息了一日,次日便结伴前往翰林院报道。
官员到任之日,自然少不了一番繁文缛节。
三人入了院门,与负责迎接的前导官见礼后,便在前导官的引导下先入圣人祠祭拜,再去昌黎祠祭拜。
这昌黎便是韩愈韩昌黎。
韩愈一生未入翰林院,却被所有翰林尊为文章典范,卫辰以往的文章常被称作韩昌黎复生,由此也可见考官对其评价之高。
拜完两祠,三人便入了内堂。
西面的讲读厅是正六品侍读、侍讲的办公地点,侍读侍讲统称讲官,有入值大内,为天子讲经之责。
而东面的检讨厅,这里就是从六品修撰、正七品编修以及从七品检讨的办公地点。
若无意外的话,卫辰三人未来几年的工作时间,便极有可能都是在这里度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