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4章转战松花江(2 / 2)

“同志,我们是送吃的,送过去我们就走。”

姑娘们说道。

执勤人员摇摇头。

见过不去,这些自发来的姑娘小伙就商量,要不把食品放在这儿,总可以吧?

“同志,我们不能随便接受吃的,领导会处罚我们的。”

“哎,你们是昌和集团的?”

姑娘望着执勤人员的工作服,看着他胳膊上的红袖标。

“是的,我们是昌和集团的。”

“你们真是好样的。”

“让我们过去吧,要不就把饭菜放在这也行。”

“我们没有时间过来吃饭。”

“怎么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吗?”

执勤人员转身望向几百米外的大坝,哪里传来了战友们的号子声。

“没有。”

突突突~

远处驶来一队拖拉机。

车上拉着整车的麻袋。

执勤人员对着车队挥挥手。

滴滴!

几声喇叭,车子呼啸而过。

姑娘们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大坝上,红旗招展。

“昌和1012抢险突击队”。

“昌和2001抢险突击队”。

每个小队都有一面自己的队旗。

有人拿出了相机,对着几百米外的江边大坝按下了快门。

这张照片,后来在报纸上发表了。

标题是“红旗招展的时刻”。

此时的卢昌华哪里有闲心吃饭呢?

大坝虽然在这次洪峰中没有垮塌。

可是被冲撞的出现了裂口。

如果不及时的封堵,那么垮塌是早晚的事。

他之所以毅然决然的把自己的拖拉机都筑进的墙里,就是为了确保机场的万无一失。

否者他怎么交代?!

这个代价是巨大的。

近两百辆拖拉机可是一大笔钱啊。

可是在这关键时刻,他也不得不赌了。

只要保住了机场,钱可以慢慢挣。

如果机场失守,那么自己就没法交代。

而且还可能死人。

虽然这次没有让人去顶大坝,可依然有不少人受伤。

马架屯的临时医护点里,呻吟声不断。

姑娘们继续哀求。

执勤人员没法,只得说道:“要不,你们送去医护点吧,哪里有人受伤了。”

“好,医护点在哪儿?带我们去。”

当她们走进医护点,一股消毒水的味道直冲鼻子。

十几个护士正在给伤员打针。

“你们是干什么的?这里不能进人。”

执勤人员赶紧说明情况。

“把东西放在值班室。”

姑娘小伙们放下食品,看了看这里的环境。

“真艰苦啊!”

“能不艰苦么,人家是在抢险。”

“是啊,是啊。”

众人被执勤人员带出去。

就见大坝上走下几队人。

他们就驻足观看。

这些人走路里倒歪斜,脚步虚浮。

走到马架屯,就转进了驻地帐篷里。

度娘小伙们注视这些满身泥水的人。

已经看不出他们的年龄。

一个个皮肤黝黑,除了白眼仁外看不见白的地方。

只有偶尔有人咧嘴一笑,这才看见洁白的牙齿。

这些人一进帐篷,就听见霹雳扑通的声响。

功夫不大,就传出了鼾声。

执勤人员看了眼帐篷,对着这些姑娘小伙说道:“他们太累了。”

有个姑娘眼睛红红的,紧闭着嘴唇不说话。

可大家依然能看出他的情绪。

一个小伙说道:“我真想跟他们一起干。”

此话一出,像是导火索一般。

姑娘们个个眼圈红红的。

“他们,他们太累了。”

一个姑娘哽咽着说。

现场出现了抽泣声。

这些人不是军人,只是工人。

还是北宁来的人。

可他们身上却有着军人般的品质。

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让人敬佩?!

正在感慨间,一辆吉普车开了过来。

执勤人员上前询问。

见是防汛指挥部的车,直接放行了。

车上下来的正是省放心指挥部的领导。

他是来查看洪峰过后的情况的。

“卢昌华同志,你们挺住了,不容易啊!”

领导满是感慨。

“市里怎么样?”

“市里虽然进水了,可还是挡住了。”

“呼,终于挺住了。”

两人热烈的握手。

跟随的记者拍下了这张照片。

标题是“大坝上胜利”。

洪峰刚过,就有观测站发出了观测结果。

哈市出现的最高水位120.89米,超过历史实测最高水位0.84米,流量16600立方米/秒,洪水重现期约为150年,大于1932年(还原洪峰流量16200立方米/秒)和1957年(还原洪峰流量14800立方米/秒)洪水,为本世纪第一位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