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礼卿,你先起来。”</P>
顾佐身子微颤。</P>
“臣不敢。”</P>
“朕说了起来你就起来。”朱厚照缓缓走到正堂门口背对着这些大臣,“你顾礼卿是为国而谋,所以朕并不生气,也不会加罪于你。朕知道,不少人都说朕过于严苛,不讲情面,或许吧,朕懒得辩驳。你的话前半句是对的,朕从来都是为了社稷、为了百姓,哪怕东征日本国也是。你可愿意相信朕?”</P>
顾佐心中感动,大声道:“臣当然相信陛下!”</P>
“既然相信,那便不要反对此事。”</P>
“可是陛下……”</P>
朱厚照转过身来,虚抬手势,“如果你们真的需要一个理由,朕给你一个。大明在台湾、吕宋等地都有港口和驻军点,唯独在日本没有。这是不行的。此外,南洋在打仗,战争影响了丝绸等生意,日本国还偷学了些技术,朕难道还能允许他们继续恶化原本就不乐观的市场环境?</P>
而且这些东瀛人做的事你也看见了,畏威而不怀德,说的就是他们呀。所以朕要在当地驻军,一来是进一步开拓商路,言语无用,刀枪总归是有用的,第二是要控制好这个偏据的小岛国。”</P>
这两个理由说实话有些勉强。</P>
但朱厚照也不好讲,说那边有银山,咱们去抢吧。</P>
这样太不好了。</P>
将来发现了可以做,但是天子不要直接说。</P>
顾佐抿着嘴唇,他并没有被皇帝的理由说服,但他确实如他自己所讲,愿意相信皇帝。</P>
“……若你们还是觉得不够,那朕也只有那句话,日本人在宁波欺辱了大明官员,这一点毫无为人属国之心,所以朕征得不是那些不毛之地,朕征的是他们的不臣之心。”</P>
众臣面面相觑,说实在话,相比于前面的利,这最后一个理由倒还更像那么回事。</P>
王炳眉心一动,“陛下,老臣提请,圣驾尽快择日回京。陛下离京已久,现今又要两处用兵,为显稳妥,宁波已不适宜再待下去了。”</P>
这个倒没什么。</P>
朱厚照可以答应。</P>
“回了京,日本国该征还是要征的。”</P>
“……陛下误会了,老臣只是觉得国家多事,陛下回京以后更利四方安定。”</P>
“回去的事好定。伍文定那边也需一个得力之人相助,你们觉得谁好?”</P>
皇帝吃准了一定要定下此事。</P>
所谓金口既开,难以更改。只要真的经皇帝的口说了出来,要改却是不那么容易的。</P>
“伍文定近些年已逐渐熟于海战,臣等不知陛下所说的相助之人是何意?”</P>
朱厚照说:“打仗不是目的,打赢之后的事更不容易。朕需要一个能将贸易、货币都算得明白的人。”</P>
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顾佐,要么就是浙江巡抚姜雍,但他们都身兼要职。</P>
“陛下,臣有一人可荐于陛下。”一直没说话的姜雍说。</P>
“谁?”</P>
“臣不敢欺瞒陛下,此人乃是臣的好友,自进士及第后,他曾在京中部衙观政,之后出为知县、漕河河道总管,后来督过盐场拍卖事宜,现为宁波知府兼宁波口岸总管,名为邢观。”</P>
朱厚照快速说道:“举贤不避亲,你姜雍也不是不重清名之人,想必这个邢观也不是庸才。好,朕准你所荐。即日起免去他宁波知府和宁波口岸总管之职,任其为伍文定帐下参军,之后随军出征,不得有误!”</P>
皇帝铁了心,那他们也没办法。</P>
王炳连回京的话都说出来了,不过这等心思谁也骗不到。</P>
===</P>
更正:当时的季风,到南洋是冬去夏回,到朝鲜日本是夏去冬回。</P>
(前面查过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