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传来敌方投降的消息,长达数年的战火全面止息,风月情浓却又烟雨飘摇的时代很快会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勃勃。
承儿从西园中把回瞰阁又给独立了出来,在这里重新开了他的工作室,一切从头来过。
他父母年岁大了倒开始像起小孩一般,说是要过二人世界,嫌他天天嘘寒问暖太吵了,两人搬到了暮归居,只叫他们隔三差五地去看。
他有时候过去能碰到那程叔叔,程叔叔现在还把他当孩子,每年送一对银锁,他家里积攒了一堆,心想自己以后有了孩子八成是省事了,要不然等哪天吃不上饭了,把这些银锁拿去卖钱,也够撑好一阵儿呢。
工作室开张那天,欢儿和老杨专程过来道贺,小杜也来了,替他师父和师母送了贺礼,原本他师父要来,可是师母不想来,她心里还跟孟家有嫌隙,就是不肯和解,小杜嘴上不说眼里看得分明,他悄声对怀安和思卿道:“师母是怕你们不原谅她,就先当绝情的那个,还有,她以前被吓着了,害怕见到小孩,说是不敢跟承儿碰面。”
承儿一脸问号:自己都多大了,还小孩呢?
怎么在长辈眼中,他一直没长大啊?
真的是因为在国外呆太久了,错过了被看着成长的历程,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吗?
而怀安二人只觉莫名其妙,他们都记不得孟思亦做过什么不可原谅的事情,是间接导致了祖母的离世吗,那件事情孟家从上到下都没有怪过她啊。
若如此说,孟家也是导致了她母亲何氏离去的祸首。
他们这之间的疙瘩看来是解不开了。
人群中有人听到孟思亦的名字,不由感慨:“这是当年红极一时的鸣玉老板啊,可惜啊,她不会回来了吧?”
但她既然肯送贺礼来,那大概已没有恨意。
好吧,孟家这个不肯回来的小女儿,不指望冰释前嫌,但不至于水火不容,就已经不错了。
不知是谁提议合家团聚应该留个合影,大家一致赞成,可是转眼瞧一瞧,又似乎不算合家团聚。
那照相师傅摆手:“算的算的,大小姐与五小姐两家不是分别有后人与传人在么,只是……”
他想了想,又叹了气,好像确实还是不齐的,三少爷没有后人,也没有传人。
在世人眼中他曾经荣誉满身又英年早逝,短短人生仿若传说,他留下了各式各样的佳作,最为出名的《浔城烟雨图》是他被铭记的代表,题诗上被墨水遮盖住的两个字是永远的迷。
只是,他留下的也就只有这些画了。
方才感慨鸣玉的那人又继续感慨:“三少爷留下这么多画,却没来得及给自己画一幅像,他的音容样貌,若被忘记,多么可惜!”
承儿听这话,想起收拾三叔遗物时发现过一副他的画像,那画像上的三叔还很年轻,他不确定那幅画是不是三叔自己画的,看风格似乎不大像,但被保存的很好,旁边还用了两个银元做镇压。
他摸摸头,琢磨着那副画被他放哪儿去了,好像是带回来了吧……
虽少了一人,但相片还是这样照了,怀安与思卿被几个晚辈簇拥着,身后是孟宅大门,大门上换了新的牌匾:百代安宁。
不是什么书法名家写的,只是字迹看着很温暖,他们就买下来了。
照相师傅照完了这一张,还想再拉一拉生意,他瞥见旁边的程逸珩,道:“程先生,要不要也来一张?”
程逸珩两眼一瞪:“他们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我这孤家寡人对比不是太惨烈了么,不照不照。”
师傅不好再说,耸耸肩走了。
承儿回头瞧了一眼程叔叔,看他正在安排人把贺礼抬进来,大大的箱子,几个佣人抬得吭哧吭哧的,他眯眯眼,似乎看到了一箱子银锁,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这位程叔叔实在固执得不像话,送他礼物就只会送银锁,还有,他说不去夕照桥,就铁定不去,他碰到过好几回,看他去暮归居的时候宁愿绕圈子多走很多路,都不肯从夕照桥上过去。
一座桥,一条河,一个小舟而已,到底哪里惹着他了,他怎么见着了跟看见敌人一样?
开张仪式办完了,欢儿来找他,要他陪着一起去趟洪家,承儿做足了准备,结果去到洪家发现空宅一个,他顿时觉得浪费时间,欢儿从旁解释,她母亲这么多年最思念的人就是父亲,她既然回来了,就替母亲过来望一眼,也替自己望一眼她未曾谋过面的父亲。
这么一说,又似乎的确应该来看看。
在浔城逗留几日,外地的家人们陆续离开了,长了翅膀的孩子们总得遨游更广阔的天空。
过了两三年的光景,老人们身体日渐迟缓,他们到了日薄西山的年龄,这是违背不了的自然规律,他们自己看得很开,只是后辈们看不开。
最先走的是程逸珩,他没后代,也似乎没啥亲戚,承儿义不容辞承担他的后事。
他临走前怀安与思卿都在,走得不算孤独,可他还是硬着一根筋说自己的灵柩不许从夕照桥上过,承儿答应了,但实在忍不住,不合时宜的在他弥留之际问他原因。
程逸珩在这个时候居然还傲娇,冷哼着说有人只记挂画不记得他,他很生气。
承儿困惑了,还真是把那桥当敌人了,不过这气也太长了,到死都不肯消,这不是折磨自己吗?
程逸珩说这话的时候,思卿像是反应过来什么,晃着他想对他说话,可是床上的人没晃醒,再也没醒了,什么也没听见。
他离去后,承儿听他的话,灵柩特地绕过了夕照桥。
第二年年初,怀安离世了,三个月后,思卿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