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 学医错误决定(2 / 2)

医见钟秦 殷玖 1673 字 2022-09-04

杨教授开口,“说来也巧,上个月我也救了和你女儿一样的一个病人,当时也在病房,也是用水果刀。”

事实上,杨教授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直接割开病人的喉咙,给人做气管插管已经有三次了。

只见杨教授当着摄像机,说了自己上一次在病房给人做气管插管的经历。

他说,做完后,他到卫生间漱口的时候,吐出来的都是血,在那之后的一个小时里,他都没敢咽唾沫。

不到20分钟,那个患者就走了一回生死线。虽然整个过程非常紧张,但是他当时已经昏死过去,对这些一无所知。没打麻药的情况下,喉咙被别人割了一个口子,他也是一点疼痛的感觉都没有。

如果再按照常规,拿着手术刀一步一步进行,那什么都来不及了,病人就会死过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用刀或者不管什么利器,切开病人的环甲膜。

在场的人都震撼了。

他在摄像机前,很淡定的讲述着这一切。

一边,衣着朴素的病人也激动的接着杨教授的话讲。

手术之后他恢复的很快,他一直想当面感谢自己的救命恩人,直到手术后的第三天,他才亲眼见到了杨宗贵大夫。

当他醒来时。

他的妻子说:老公你认识他不?他就是救你一命的杨大夫。

杨教授:挺好的,现在他的反应都非常好。

患者说:我当天这是活了,如果我当天要是救不活的话,那杨教授担的风险肯定是不小的。

患者说的太对了,杨宗贵的做法确实是太冒险了。

而且那天他根本就不值班,如果不冒这个风险旁人也挑不出他什么毛病来。

其实,医生的工作压力其实非常大,因为你每天面对的都是人命关天的事,而且最怕的就是出现医疗事故。这么说来,杨宗贵用水果刀给病人做手术,万一人救不活的话,这事恐怕就麻烦了。

杨教授对着镜头说:“当时想不到这些,以后才想到。一些医生和朋友们说,当时你要是救不过来,这个病人可能就缠在你身上了。这又不是你值班,这不是自己找事么?但是当时作为一个医生,这种想法没有,我觉得每一个医生都会那样做。他们也说了,你拿这么个刀救人,要是救不活,患者家属不告你么?后来想一想,告的话也没办法。

我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她知道我割喉救人的事情后也很担心。

我爱人问我:我说那要是患者死了,家属和你打官司呢,我说那我就得认了。当时我就没想那么多,根本就没有机会想那么多事。”

在场人听的热泪盈眶。

一个记者甚至留下泪水,她接着杨教授的话,对在场人,也对镜头说:杨宗贵教授说的朴实,没有豪言壮语,可是说出来让我特别感动。我觉得这就是医德,真正体现出了一名优秀医生的责任感。

记者又问:“当时您就一点也不怕吗?毕竟是用刀割喉咙的事。”

杨教授说:“这种情况作为医生,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没有什么问题,还会这样做的。耳鼻喉科医生对这块解剖非常非常熟悉,心里也非常有把握去进行这个操作。”

记者不禁感叹:“您可真是艺高人胆大。我听说你给患者喉咙上割开的口子只有6毫米。”

用一把水果刀就能切的这么精准,实在不简单。

患者家属又过来补充:“当时王大夫在那种情况下紧急处置,我觉得非常让人敬佩,这个大夫的医德非常好,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对病人做的处置,我觉得医术也是非常高超的。”

当着镜头,大家越说越激动,看来对这样惊心动魄的事,在场人都记忆犹新。

肖澜的父亲看到患者、患者家属,还有记者都对杨教授赞誉有加,他顿时没了气焰。

退出人群中间,躲去了人群后面。

杨教授看见肖澜父亲的样子,不禁一笑,“先生,我从医15年,在病房里遇到这种事就三次,在手术室数不胜数,从第一例到现在,没有一个患者因为这件事和我闹过,大家都知道这是保命的大事,也都保持包容的态度。”

“看到那面墙上的锦旗了吗?”杨教授指着护士站旁边的一面墙说:“那是我们整个耳鼻喉科室最大的动力。”

秦苒抬眼望去,之间一面墙都是红彤彤一片,全是锦旗。

肖澜的父亲臊的连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一句话也说不出。

“至于你说的最贵的病房,的确ICU是最贵的病房,一天几千都算少的,但你有没有去看过咱们ICU的护士,”杨教授语重心长,“她们三班倒,没有周六周日,有些都30岁了还没谈过对象,我女儿就是ICU的护士,作为一个父亲,看着她每次值夜班回来都要睡半天,连饭都不吃,只顾着睡觉,我心疼啊。”

一边的凌佳然早已泪流满面,“杨老师一家人都奉献给了医院,还要被人这样不理解,我好难受,”凌佳然看向秦苒,“苒苒,我觉得我们一开始学医,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