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大办丧事韩磊长见识(2 / 2)

白燕城这么偏僻的小城,虽然靠海但也不是最大的海港,究竟有什么资源竟然让王鼎发家致富到如此地步!

虽说是白燕城首富,可是跟韩家比起来也不遑多让了!

只不过因为蜗居在这小小的白燕城,所以没有名声大噪,所以作为京商的韩家其实也不了解王家的真实实力,否则不会把这种结亲的机会留给二房的自己。

这几日跟着王玉峰见了几个人,人家做生意都是大开大合,没有斤斤计较,什么都说的很透明。

韩磊不由得感叹,身为京城的人,他从小就看不起其他地域,虽然凤凰城的确是圣灵国第一大城市,然而除去皇宫、王公大臣的府邸,书香门第,各路衙门,剩下的居住地并没有多大。

而且京城规矩多,房屋建筑都有规定,不能逾矩。

而其他城市便没有那么严格了!

白燕城虽是二等城市,却也卧虎藏龙。

韩磊忽然就觉得自己心胸都跟着开阔了起来。

王玉荷陪着茗夫人,等她病好了,便搬过去住了。

过了几日,三爷回来了,满面沧桑,神情悲痛。

至此,所有人对王鼎的遇难再无异议。

因为没有尸骨,便只能立个衣冠冢。

王鼎生前豪爽大方,所以四邻八乡都来祭拜,城主府也派人来吊唁。

王鼎的兄弟们来了却要求重新住进王家庄,被大爷三兄弟严词拒绝。

他们便去求老夫人,口口声声说要就近伺候老娘。

老夫人病怏怏的,却把儿子们招到病床前,挨个看了看他们,突然就抽出来一根长柄的鞋拔子给他们一人几下,打的他们灰头土脸不敢再言语。

经过此事,三兄弟倒是缓和了关系。

三爷王玉宁道:“祖母尚在,母亲尚在,我们就同从前一样生活,不好吗?”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其实未到伤心处啊!

三兄弟最终达成协议,只要家中尚有长辈在,绝不分家!

末了,王玉宁强调:“二娘也是长辈,她在也是一样的。”

大爷沉吟一下,道:“这是自然。”

二爷松了口气,他只是希望维持原状,兄友弟恭。

白燕城众人都伸着脖子想看王家这下子会不会分崩离析,然而人家闹了几个月反而恢复了平静!

同时王老夫人鞋拔子打儿子的事迹也传开了,众人都感慨“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没有老太太坐镇,王家大房不能这么快就团结起来。

韩磊经过了这一连串的变故,亲眼目睹了这些事情,整个人成熟了不少。

他同样开始拿韩家作比较,很快就发现了家大业大的许多弊端。

像王鼎这样干脆利落的把兄弟们分出去的举动,看似不近人情,实则利大于弊。同样,很快的,他们夫妻不和的消息也传了出来,因为王玉荷回来后由于过于悲痛,只是一心在祖母和大娘母亲跟前尽孝,跟兄嫂们处理事务外,竟然完全忘记了韩磊这个丈夫。所以流言蜚语就出来了。

王玉宁听着不像样子,便找了一日让全家聚餐,自然提前交代了韩磊和王玉荷。

两个人在饭桌上倒是和谐共处,默契十足,让长辈们安心不少。

王玉荷还道:“与夫君来日方长,但天高水远,这娘家此生再回来的次数寥寥无几,自然要先与娘家人相处才是,这些时日委屈夫君了。”

韩磊自然是没有不理解的两个人一碰杯,杯酒释流言。

消息传出来,人们也都理解了,尤其是家中有女儿的,都叹息不已,这就是远嫁的代价啊!

王玉荷的陪嫁铺子里,在白燕城的都交给了王玉宁代为照看。

这几年来王玉荷从没有收过盈利,这次她回来过了七七,王玉宁就把她叫过来,给她把这几年的收益和账册都拿给她看。

王玉荷看着这些收益却再次掉了眼泪。

如今的自己也算是家财万贯了可是给予自己这一切的父亲却已经不在了。

如果可能她当初一定坚持不嫁去京城,说不定还能跟父亲多相处一些日子。

王玉宁背着手站在窗前,等王玉荷平静了许多之后,才转过身来,道:“父亲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了,所以你要好好的,人死不能复生,你只有过的好了,父亲才能瞑目。”

王玉荷泪如雨下:“我都未曾在父亲身前尽孝…”

王玉宁眼眶通红,谁不是呢!

“关于这门亲事,你如何打算的?”王玉宁问道,家人中也只有他对王玉荷的心思有些了解,日子过成现在这样,绝不是她无能为力,而是她放任的缘故。

“你到底想做什么!”王玉宁想要问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