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确实越下越大。
苏意欢坐在雨廊下,听着雨声,金毛在屋里把狗粮嚼的咯嘣响。
雨廊的窗户下方,有一幅画。
画的是竹子,侧面留了白,只写了一个“一”字就没有了下文,也没有落款,可是即使是外行也能看出有些功底。
旁边的桌子上散乱的堆着笔墨纸砚,苏意欢看到的那幅画已经简单裱好一个画框,只是没镶玻璃,这一阵雨吹进来,恐怕画就白画了。
她站起来,绕着别墅走了一圈,最后在房子后身的栏杆上找到一件雨披,她将那幅画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这才坐下来安心的等车。
苏意欢以为,金毛的主人会给她叫一辆滴滴打车。
所以,当眼下那辆奔驰商务停在门口的时候,她一时没反应过来。
司机从车上下来,是个中年男人,为她打开了车门,恭声道:“时先生吩咐我来接您。”
司机是个好司机,专注自己的工作,除了问她地址,一路上不说一句多余的废话。
要不是车一直平稳行驶,苏意欢简直要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了。
回到酒店,才觉出疲惫来,可能是白天走了太多路,苏意欢几乎沾上枕头就昏昏沉沉的,任由困倦包裹,闭上了眼睛。
只是这一觉,睡得并不踏实。
第二天,苏意欢赖了一会床才出门。
开车一路往郊区方向,在城郊边缘的村子里有很多农家乐,苏意欢上次来的时候就去过一家,她按照依稀的记忆在那附近兜兜转转的,转了几圈,还真给她找到了。
这家小饭店换了牌匾,看着规模也大了些,门口专门浇了一片水泥地面用来给客人停车。
一个十几岁的小妹坐在门口洗菜,看苏意欢的车停在眼前,便笑眯眯迎上来,等苏意欢下车,小妹看了看她,便问:
“姐姐你是不是来过?我记得你的。”
这附近的农家乐扎堆,除了比菜色,就是比好客,两年前来过一次的客人也依稀记得,叫人备生亲切之感。
老板和老板娘是当地农民,这里的熟客都叫他们周大哥周嫂子,听起来亲亲热热一家人似的。
农家乐,自然只做家常菜,胜在守着山上的竹林、松林,食材新鲜,客人可以自己亲手去挖食材,竹笋,蘑菇甚至松茸。
周嫂子在屋里擦桌子,看见她,笑说:
“姑娘你来的正好,山上冬笋刚开始要收,现在正是新鲜时候。”
苏意欢被说动了心,欣然同意,跟着周大哥和另一桌客人一起上山挖冬笋去了。
周大哥很有耐心的跟客人们边寻找边讲解挖竹笋的技术要领,苏意欢认真的听着,等基本掌握了要领便要自己去试试。
她学着老周的样子,先观察仔细观察寻找地表泥块松动或有裂缝,再用锄头开穴挖,铭记周大哥的嘱咐没有大块翻土,以防鞭根损失和折断,很快就挖出第一个冬笋。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接下来苏意欢很顺利的就挖满了半箩筐竹笋,随后背着沉甸甸的战果,同周大哥一起回到村里,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亲自动手满载而归的乐趣。
竹笋是按斤算钱,回去后,上了称,周嫂子把竹笋给她拿纸箱装好,听说苏意欢要自己回去做饭,特意给她处理了几个竹笋,剥的白白净净的,洗干净塑封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