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主妹妹从少庄主那里碰了一鼻子的灰,想要来找林鸢谈心,谁知道竟然被宫女告知林鸢不在宫中,阁主妹妹只好自己一个人闷闷不乐地来到了湖边。
“坏人,坏人,大坏蛋。”阁主妹妹的从地上捡了一些石子,不停的向湖中打去,嘴里还振振有词,撒了一通气后阁主妹妹这才转身回到自己的殿中。
这边的林鸢出了宫后躲开阁主派来的暗卫,从京城密探处得知赵昀即将要进宫的消息。
惊喜之余却又担忧他的安危,毕竟现在的局势还不稳,他们的实力还不强大,若是真的与阁主对起来,恐怕不会是他的对手。
“赵昀难道没有想过后果吗?”林鸢将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
那个密探安慰着林鸢:“姑娘您请放心,既然主子要来到京城,想必一定是做好了打算。”
“现在局势还不稳,务必一切要小心应付。”林鸢叮嘱了几句后便匆匆离开了,生怕再耽搁一会儿后被阁主的人发现。
察觉到阁主派来的暗卫跟上自己以后,林鸢这才向自己的酒楼走去。
此时此刻的皇宫中,阁主面无表情地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争吵不休的大臣们。
听了许久也不见他们有个答案,最终阁主阴着脸咳了咳:“诸位大臣可有好谋划了?”
“启禀皇上,臣觉得开放粮仓这法子固然很好,不过臣以为边疆地区过于遥远,一路上难免会出现意外,所以应该在边疆地区筹集粮食。”
“李大人这话说的就不对了,边疆的战士没有粮食支撑难以熬过去,那边疆的百姓们呢?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
“刘大人这话说得极是,边疆的百姓们本就因为常年的战乱而恐慌,若是真的从百姓中筹集粮食,那百姓们不就叫苦连天了吗?”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阁主依旧是始终不出声,就在大臣们谈论的时候,阁主忽然发现站在一边的户部尚书由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于是他挑起眉,好奇的看着默不作声的户部尚书,“不知户部尚书对筹集军饷这件事可有什么想法?”
听到自己被皇上点名,站在一边的户部尚书有些不敢相信的抬起了头,自从上次的事情发生以后,皇上虽然没有革了他的职,但是却明里暗里的架空了他的权利。
如今皇上这么一问户部尚书,户部尚书竟然觉得自己有些惶恐,但他还是不卑不亢的站了出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启禀皇上,臣以为筹集粮食的事情完全可以在全国征集,捐粮食多的人可以给一个小官做做,臣相信不出三日,将士们所需要的粮食就会充裕。”
阁主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着桌面,眼眸扫了一眼下方的大臣们,见他们竟出奇的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嘴角扯出一抹笑容来。
“如果户部尚书的话众卿都认可,那便这样做吧!”
众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没想到户部尚书会提出这样的法子,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
听到皇上马上就要拍案确定户部尚书的法子,之前争论最厉害的李大人又站了出来:“皇上此事万万行不通,如果捐粮食就会给一个小官,恐怕大臣们会有所不满,这样做如何对得起那些埋头苦读的学子们?”
阁主听到李大人的话,没有过多的恼怒,反而是扯出一抹冷笑:“那么依照李大人来看,就应该先弃边疆的百姓们于不顾吗?”
“臣……。”阁主的指责让李大人无话反驳,要知道上方可是个爱民如子的皇上,倘若真的从边疆百姓中筹集粮食,那么边疆的百姓就不会效忠于皇上,江山也就岌岌可危。
“无话可说便闭上嘴,其他人可还有异议?”阁主凌厉的眼神扫了扫下方的大臣们,见他们因为自己刚刚的气焰而被吓得不出声后,最终决定了户部尚书的法子。
“好,既然爱卿们没有异议,那便按照户部尚书的想法去即刻实行。”阁主立刻让人拟了圣旨吩咐了下去。
“户部尚书筹集军饷功不可没,赏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
户部尚书连忙跪下毕恭毕敬的谢恩,阁主又怎么会不知道最近的姜家,变得很是谦逊有礼,没有了以往嚣张的气焰,自然要重用户部尚书了。
此时此景众大臣若是再不明白阁主的想法,那他们枉为这么多年的臣子了。
退了朝以后,户部尚书很快就被大臣们围了起来,众人又不是傻子,又怎么会看不出户部尚书如今深得皇上喜爱呢!
姜家在朝中恢复了以往的地位,自然少不了其他人的来往恭贺,只不过这其中掺杂着多少的利益就不得而知了。
通过这件事姜子轩自然也看清了许多人的嘴脸,之前那些将他拒之门外的公子哥又纷纷来巴结他。
“姜兄,最近可好?真是不巧,前几日偶感风寒,姜兄来府的时候,我正在别苑休养,还希望姜兄不要放在心上。”
“是啊,那几日我也凑巧不在家,等下人来报的时候早已经不见了姜兄的踪影,定是那些个不懂事的下人,不认识姜兄,待我回去以后好好替姜兄出这口恶气。”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姜子轩脸上没有过多的神情,等他们说完了以后,他这才以今日不得空为由打发了那些个迫切巴结他们姜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