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剃度出家(2 / 2)

吕侧妃抬头看了一眼吕尚书,嘴巴不禁微微抖动,但却发不出任何声音,眼中的杀意也略微褪散。

只见她一把抱住了吕尚书,头趴在他的肚子上,不停的啜泣着。

“父亲,那我们该怎么办,雯儿就这么白白的死了吗?”

吕尚书拍了拍她的背,眼眶也是红红的。

“不不不,雯儿不会白死的。”

闻言,沈若萧在一旁也不禁为之动容,在朝为官虽然表面风风光光,可内心的苦楚又有谁去体会呢?

“父亲,这样的尘世女儿一点都不想继续待下去了,女儿想出家为尼,替妹妹抄经诵佛,让她早日超度。”吕侧妃抬头看了看吕尚书坚定的说道。

闻言,沈若萧颇为惊讶的看了吕侧妃一眼。

没想到她竟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随即又看了看吕尚书,心中暗自感叹这个家庭的亲情。

“这……你可考虑清楚了。”吕尚书皱了皱眉,眉眼之间尽是纠结与无奈。

他吕家这是做了什么孽,落得如此下场?

见吕侧妃点了点头,眸中尽是不可置疑,吕尚书无奈的叹了口气,似是释然了一般。

她决定的事情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就被更改呢?

“好,只要你好好活着。”吕尚书摸了摸女儿的头。

虽然不舍但他也只能放手,所有的痛就让他一个人承担就好。

吕侧妃收拾收拾了行李,下午沈若萧便和他们父女二人一同去了南山寺。

一路上马车颠簸,但吕侧妃却心如止水。

三人一起进了寺院,在方丈的带领下到达了剃发之地。

只见菩提师太淡然的在寺院内打坐,感觉到有人来便睁开了眼睛。

“这位是京城来的吕侧妃,现今欲皈依佛门,远离尘世纷扰,你帮她剃发吧。”方丈不紧不慢的说道。

菩提师太看了吕侧妃一眼,随即站了起来,鞠了一躬,冲着她笑了笑说道:“请随我来。”

接着菩提师太便转身朝里面走去,吕侧妃紧跟上去。

沈若萧和吕尚书也立马跟了进去。

“坐在这儿。”菩提师太拿了把剪刀,用手指了指佛祖像面前的跪垫,表情淡然如水。

吕侧妃没有丝毫的犹豫便坐了下去,面对着佛像,心中一片空荡。

菩提师太将吕侧妃的头发轻轻解开,三千青丝顺着肩膀滑落。

菩提师太摸了摸那墨发,手中的剪刀便一张一合的在发间穿梭。

一缕缕头发无情的落在地上,结束了它的生命。

吕尚书不忍心看这一幕便退了出去,盯着缘分的天空,眸中万分悲凉,宛如死灰一般,不会再复燃了。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轩辕齐,若不是他,吕尚书的一双女儿怎能落到这样的境地,他又怎会独自惆怅?

寺内,菩提师太已将剪刀收起,头发将地面覆盖了些许,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生机。

随即她也盘腿而作,满目淡然的看着吕侧妃。

“寺中孤清,唯有佛祖青灯作伴,朝朝暮暮恰似冬日湖水,波澜不起,悄怆幽邃。你可知否?”

菩提师太声音平淡如水,目光也如深潭微澜。

吕侧妃点了点头,万念俱灰的她已经对尘世毫无留恋。

就算是孤苦凄清一生于她来说也不过是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

她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给吕雯儿诵经超度,让她来世投个好胎,不要再受今世这样的苦楚。

“寺内人人皆是佛祖弟子,并无身份高低之别,不似凡尘繁华,更无山珍海味。你可知?”

菩提师太眸底没有询问,似是在述说一件平常事一般。

“小女已经厌倦了世俗生活,只愿长伴青灯古佛,念经诵佛便已知足。”

吕侧妃目光不禁多了几分坚定,看了看菩提师太说道。

菩提师太顿了顿,随即勾出一丝婉约的笑容。

她目光在吕侧妃的脸上停留了几秒,不禁点了点头。

“你既已剃度,切勿再因红尘之事乱了心窍,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望你虔诚诵佛,心无杂念。”菩提师太语重心长的说道。

吕侧妃长舒了一口气,她的希望已经走了,红尘之事亦不值得牵挂,孤苦凄清许是最适合她的了。

片刻后菩提师太找来了一套新的尼姑衣服。

吕侧妃将其换上之后便走了出去,看着吕尚书的背影内心些许遗憾。

“爹,女儿这辈子不能给您尽孝了,望您原谅,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女儿,做雯儿的姐姐,绝不分开。”

吕侧妃眸中含着泪水 却强忍着没让它落下。

若说她现在唯一遗憾的便是没能照顾父亲晚年,也没有那个机会了。

但这个遗憾她打算保留一辈子,总还是让她内心有些希望。

吕尚书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只是一味地点头,泪水再一次滑落,不舍也只能藏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