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荥阳大捷(2 / 2)

终究是太强悍了,张须陀在我们层层包围下竟能三番五次地杀出血口,他凭着一己之力救出了很多人,也许是被他的气势感染到了,张须陀的手下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猛然发力,我们瓦岗军也倒下了一批又一批人。

李密、翟让看这样跟他们耗着也不是办法,随即下令将包围圈逐步缩减,常言道“擒贼先擒王”,李密调遣一部分军队专门打压张须陀。张须陀勇猛无比,根本近不了身,但双拳难敌四手,苦战了这么长时间,他也渐渐疲倦了,身上中了很多箭。

当他最后一次杀入重围救人时,我们再一次收缩了包围圈,最终围困住了张须陀,此时他的身上已是千疮百孔,身上的盔甲被鲜血染红了,在阳光的映照下,发出骇人的血光。

“兵败至此,何面见天子乎?”张须陀扬天哀嚎一声,一跃跳下战马。由于在小范围里不方便挥刀弄枪,因此张须陀拿出了匕首,依旧在浴血奋战,最终力竭而死,永远地倒在了血泊之中。

那两万精锐本就折损大半,士气低下,这下又看到统帅已经战死了,他们顿时痛哭不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张须陀的手下大将罗士信和秦叔宝见无法冲出重围,再加上主帅已死,最终也归顺了我们瓦岗军。

说实在的,在荥阳大海寺一战中,李密的计谋真的算不上有多高明,在关键的地方安排伏兵,这在历史上都是比较常见的伎俩,这次无非是抓住了张须陀狂妄高傲的本性罢了,如果张须陀稍微慎重点,可能这次大海寺一战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了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得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地位迅速升高。同时也让周围郡县的官员感到心惊胆寒,他们心里必定这样想着,连隋朝如此强悍的将领都不是我们瓦岗军的对手,还有谁能与我们抗衡呢?起到了不小的威慑作用,这对我们以后的行动还是很有帮助的。

隋朝留守东都的越王侗是杨广的孙子,听闻我们击败了张须陀军队的事情后,急忙派出刘长恭、裴仁基率领两万五千余人,想要兵分两路夹击我们,足智多谋的李密先击破了刘长恭军队,后来又招降了裴仁基。

占领了隋朝第一大粮仓——洛口仓,又歼灭了东都洛阳派出的隋军,我们因此得到了大量的粮食和器甲,力量瞬间又壮大了一番。我们的名声因此而威震中原,各路豪杰竞相加入到我们的起义队伍中。

占领了洛口仓后,李密让我们打开所有的粮窖,让老百姓尽情地拿取。已经饿了很久的百姓对我们自然是十分的感激,又有一部分贫苦的农民加入到我们瓦岗军。

二月份,隋末农民政权——“魏”在瓦岗寨建立了,李密为元帅,称为“魏公”,极其欣赏李密而主动让权的翟让为上柱国,并设立了三司六卫。

四月份,李密指挥着我们夺下了隋朝的另一个大粮仓——回洛仓。

九月份,我们又攻破了黎阳仓,再一次开仓放粮,我们瓦岗军又增加了二十多万人员。三大粮仓被夺,估计隋炀帝此刻已经心乱如麻了。

除此之外,李密还命人起草了一篇讨伐隋炀帝的檄文,檄文声讨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弑杀君父、诛杀功臣、宠信奸佞、赏罚无信……并传檄天下。

这时候,泰山道士徐洪客担心粮食不够这么多人分的,他建议:“趁着如今士气激昂、装备精良,我们应该沿着江流向东前进,直接进攻江都。”

而原隋朝官吏柴孝和力则劝李密西入关中,先在关中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然后与黄河以东的瓦岗军互相接应,便很容易夺得天下,他认为:“秦地的山川牢不可破,秦、汉两个王朝当年就是凭着这个而雄霸天下的。如今隋朝的豪杰竞相流失叛逃,我们不早点攻下它,必定会有人抢在我们前面,那时候我们后悔都来不及了。”

其实,徐洪客和柴孝和的谋略都是很好的,然而李密却认为:“如今昏庸的君王还活着,他的军队还是很强大的,而我的部下都是山东豪杰,看到洛阳还没攻下来,谁肯跟着我一起向西进军呢?”

就这样,李密决定率兵围攻东都洛阳。

十月份,杨广派出大将王世充率军救援,与我们在洛阳附近展开了连续大战。我们前期本来就处于不利的状态,所以在与王世充作战时就有点力不从心了,眼看着就要败了,好在后来有大批的义军和官军前来支援,我们才最终打跑了王世充,这场战争真是有惊无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