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儿捂着嘴说:“谁叫你逞能,不会游泳还跳到河里去。鱼看看不就行了吗?你非要下河抓,就算你会游泳,你的水性有鱼儿好吗?”
“哎呀,不说了,太丢脸了。”
我又玩到很晚才回家,当我回到家的时候,看到了一位威严的老人坐在爹爹常坐的太师椅上。
“小盛,这以后就是你的先生了,他负责教你读书。”爹娘一看到我就说,“快叫先生好!”
“先生好!”我对着老人木讷地说,还有模有样地给他行了一个揖。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威严的老人就是当地著名的举人王先生。本来照理说读书的事应该在十四岁左右,可爹娘认为我毕竟是神童,应该早些教育的好,免得枉费了我的才智。他们开始限制我的玩耍时间了,只有当我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才允许我出门自由活动,哎,真是无奈啊。
王先生已经是六十知天命的岁数了,他学识渊博,在当地极具声望。据别人说王先生年轻时考中了举人后郁郁不得志,干脆回来教书了,他从二十余岁就开始办学塾了,只是后来年纪大了,学塾办不下去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人老了,脑子不中用了”。
他一生未娶,自然也没有儿女,停办了学塾后就在家安心歇息了,这次是我爹求了他好长时间,而且我爹这么些年来一直都很照顾他,所以他才肯重新拿起课本教我读书。但王先生难免还是有些古板,教的知识也都是千篇一律的,无非是让我背背《诗经》、《尚书》、《论语》、《大学》、《中庸》之类的四书五经。得亏我心智成熟,记性也好,每次都很轻松的就完成任务了,然后就高高兴兴地去找馨儿玩了。
王先生严厉着呢。我记得有一次他让我背《论语》里的“里仁篇”,我口中念念有词——“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停!”王先生怒喝道,“富与贵以其道处之,贫与贱以其道去之。你背错了,知道吗?”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刚刚背得有点赶,结果导致背错了,我连忙诚恳地道歉:“先生对不起!”
“把《论语》‘里仁篇’抄五十遍!”王先生严厉地说,“继续背!背完为止!”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我提心吊胆地背完了。
“抄完五十遍再出去玩!”王先生说。
哎,今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馨儿玩了。我心不甘情不愿地拿起笔墨纸砚开始誊抄了起来,抄到第三十二遍的时候,王先生走过来拿起我抄的看了两眼,他竟然二话不说地就撕了!
“字迹潦草,用心抄!”他留下这几句话就走了,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
“啊!”我的内心发出了怒吼,没办法,敢怒不敢言啊,我只好又从头抄了起来,这次我一笔一划地誊抄。好不容易抄完了五十遍,估摸着过去了三个时辰。我小心翼翼地将成果交给王先生检查,真怕他又给我撕掉了,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好在最终通过了,我长吁了一口气。
“小盛哥哥,你今天怎么来的这么晚?”馨儿看到我问。
“在家抄《论语》。”我无奈地说。
“你爹让你抄的吗?”
“不是,是我爹请的一位王先生让我抄的,我爹让他教我读书。”
“那你天天学了啥?”馨儿的眼睛充满了好奇。
“之乎者也。”
“对了,小盛哥哥,我娘前些日子教我做女红,这个送你,我做的。”馨儿将一个圆形手帕递给我,两面歪歪斜斜地分别绣有“盛”和“馨”字,只是“盛”字上方少了一点。
“馨儿,你识字吗?”我问。
“不识字,这两个字我还是问我爹爹的。”馨儿用稚嫩而又坚定的语气说,“我可想识字呢!”
“馨儿,不如你今后来我家跟我一起学习吧,王先生虽然严厉,但他懂得可多了,学识渊博。”
“好啊!好啊!”馨儿开心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