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发现(2 / 2)

丝路禁地 龙飞 1635 字 2022-08-26

我走进左手边的土洞,走的很慢,脚步如果快了或者重了,就会升腾起一片雾蒙蒙的尘土。在紧靠墙角的地方,我看到了三个并排摆在一起的木头箱子,用铲子轻轻拍拍灰尘,三只木箱子上面铺着的一条棉褥子,就出现于眼前。

我觉得,这个地方好像有人住过,三个木箱子拼出一张很简陋的“床”,铺上褥子就可以睡觉。

如果这里有人住过,那么肯定还应该有别的东西,只不过这些东西后来都被运走了。

我走的很慢,看的也很仔细,等我走到另一边墙角,一步迈出去的时候,就听见了哗啦一声响。一张遗留在墙角的报纸,从厚厚的灰尘中露了出来。

我捡起报纸看了看,这是一张十几年前的人民日报,很普通的报纸,估计是当时遗漏在这儿的。报纸本身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唯一能说明的,也就是我之前的猜测,这个地方后来有人住过一段时间。

不过,既然有遗留的报纸,就可能还有别的遗留的东西,我蹲下来,一边用手电照,一边用铲子小心的扒拉着厚厚的灰尘。

果然,紧贴着墙角的地方,有一个塑料皮的本子,本子上全是灰尘。

对于这样的本子,我还保留着一点记忆。小的时候,这种塑料皮的日记本还是挺高级的文具,那时候小孩子的零花钱少,要攒一段时间钱,才能买一个这样的日记本。

这个日记本紧贴墙角,很可能也是当时被遗漏下来的东西,我拍打掉上面的灰尘,随手翻开,扉页上有钢笔写下的两行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传自周易里的一句话,很常见,后世人用这句话鼓励,自勉。可是,当我看到扉页上的这行字的时候,眼皮子骤然一阵跳动。

我感觉,这行字迹的笔迹,跟父亲的笔迹有点相像。但仅仅这么十来个字,我也不敢完全确定,立刻翻过扉页,想看看本子里是否还有别的字迹。

扉页翻过去之后,整整一页纸上,全是钢笔字。这个本子是个日记本,里面所书写的内容,好像跟日记也差不多,只不过没有具体的时间。

我的头晕了,这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字迹对我来说,很容易辨认。如果我没看错,这肯定是父亲的笔迹。以前我在郑州上大学,父亲一直坚持用纸质信件跟我联系,基本上每周都会写一封信过来。我当时就跟他说过,写信回信都很麻烦,不如打电话方便,直观。但父亲告诉我,如果打电话,几句话说完,挂了电话心里就会有些失落,而一笔一笔的写信,每个字可能都会包含着自己的情感。

有时候我会回信,有时候事情多了就给忘记了。可是,父亲的笔迹,已经印在我的心里。

看着这密密麻麻的字迹,刚刚擦掉不久的汗水,不知不觉间又从额头渗了出来。

他的日记都出现在这儿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父亲曾经在这里住过?

如果他在这里住过,那么,杀了四个烧矸人的凶手,真的会是他?

我不相信,坚决不肯相信,父亲那个人,我非常了解,他很敦厚,从来不跟人争执什么,连吵架都不会吵的人,难道能动手杀人?

一阵难以抵挡的恍惚和眩晕感,瞬间冲击着脑海,我感觉头重脚轻,有点站不稳了,急忙靠到背后的墙壁上。就这么缓了好一会儿,才算缓过这股劲儿。

但是,父亲已经去世了,这些事情,我还能找谁去对质?

我轻轻喘了口气,在一个木箱子上坐下来,把本子前后翻了翻。大概有五六十页都写了字,字很工整,是一笔一划写下来的。每段字迹之间没有日期,不过,中间有空格把每一篇日记给隔开了,还是可以区分出来的。

我慢慢的看了起来,这可能是父亲平时记录了供自己看的,所以,记录的内容很杂,从日常的家常小时,再到一些我以前从来都不了解的情况,都包括其中。不管内容是什么,我都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

翻到第二页的时候,有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段话,是这样的。

“近日,与包为公交易两笔,毛入叁拾叁万元正。包为人油滑老到,唯独钱款交易从不拖欠,行事又极为谨慎,可保双方无忧。”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呆住了。这本日记,肯定是十几年前的东西了,十几年前,父亲做两笔交易,就能进账三十多万?

而且,跟他做交易的那个包为公,是古行里很有名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