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有人(2 / 2)

丝路禁地 龙飞 1573 字 2022-08-26

眼前的路还比较好走,虽然很多年没人走过了,但算是挺平坦的,走着也不费力。在这种地方行进,要比在旦猛和胡杨河故道行进松散的多,不仅仅是身上的装备少,而且心理也感觉轻松。老王的话很多,一边走一边絮叨,絮叨了一会儿,就埋怨前天晚上的时候我和宁小猫没眼色。

“我和宁小猫又怎么招惹你了?”

“你们俩都瞎?都看不出来?”老王带着一种迷之自信,淡淡的笑了笑:“莫莫本来是想跟我单独的,但是你们俩一掺和,她肯定也不好意思说。”

“行吧,算我们俩碍事了。”我很没脾气,像老王这种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讲道理是讲不通的。

我们俩边聊边走,不知不觉走了差不多三个来小时了。后山的面积很大,不过村子里的人以前进后山打兔子,一般都不会走这么远。我和老王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儿,朝地上一坐,我就能看到右脚脚踝。

刚回到华阳的时候,我就把右脚脚踝上长出来的那一片棕褐色的细毛给刮掉了,但是这片细毛就好像爬山虎,蹿的到处都是,原本只在脚踝上,现在就蔓延到了小腿和膝盖处。

我一看自己的脚踝,就能想到在胡杨河那边发现的尸体,还能想到尸体颅腔里密密麻麻的头发般的细毛。想到这些,浑身上下鸡皮疙瘩乱冒,赶紧打断思路,不愿再想下去了。

我们休息了二十分钟,这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多钟,今天估计是找不到那棵老松树,得在后山这边呆一晚上。

这个时候,我发现脚下的路好像明显进行了人为修整。从进入后山一直到现在,路总体来说还算是比较宽敞的,但是到了这儿,小路就变窄了,所以,有人把路修宽了些。

路两旁有人为铺上去的大大小小的石头,又用土把石头之间的缝隙给填瓷实了。看到这些,我大概能猜出来,这条路是以前在山里烧矸石的那些人铺的,矸石窑拉到山外去卖,机动车开不进来,只能用那种驴车朝外拉,路太窄了,驴车过不去。

后山有人烧矸,这是我从村民嘴里听到的传闻,没想到,这儿曾经可能真有人建过矸窑。

果然,又走了最多十分钟左右,小路朝右边分出一条岔路,岔路通往旁边一片很低洼的洼地,能看到洼地里有两座矸窑,矸窑正对面,是三间盖的非常简陋的小屋子。

“这么荒的地方,还有人?”

“以前这里是烧矸的,不过矸窑废弃好久了。”我回答老王的时候,心里不免就想起了流传在几个村子之间的传闻,那四个进山烧矸的人,最多干了有半年,一个都没有走出去,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眼前的矸窑的确是荒废了,三间小屋歪七扭八,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我有点发毛,平时在外面听人说起什么传闻的时候,可能还不会有这么大反应,可是现在亲眼看着深山里的矸窑,就感觉自己听到的传闻,难道是真的?

那四个烧矸的人,人间蒸发了?

我以前很少会认真的去琢磨从村里听到的那些山野传闻,因为村民的想象力在讲故事的时候会最大程度的被激发,本来挺小的一件事,被人口口相传,每个人都会朝里面添加一段自己想象出来的支线情节,最后,这件小事就变成了电视剧里都编不出来的桥段。

四个烧窑的人消失了以后,他们所在的村子进行过一次很大规模的寻找,至少有几十个人结伴进了后山,最后没能找到人。但是,这种搜寻就那么一次,从那之后,再没有人进来找那个四个烧窑的。

这中间是不是发生过没什么,谁都不知道。

这么想了一会儿,我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可笑,不管是旦猛,还是胡杨河故道,都比这片后山惊险的多,大风大浪都过去了,却害怕在小河沟里翻船,可能真是我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我说,你要是没把握今天晚上找到那棵老松树,咱们不如就在这儿凑合一宿吧。”老王指着前面的三间小屋,说:“好歹有个屋子呆一呆,晚上弄堆火,要是错过了这儿,再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咱们会挨冻的。”

“行。”我想了想,点头答应了,现在的天气已经凉了,尤其在山里,夜风刺骨,能有个小屋容身,总比露宿野地好的多。

我们俩迈步朝三间破烂小屋走了过去,窑厂里静悄悄的,等走到三间小破屋跟前的时候,老王放下背包,伸了个懒腰,看着小破屋歪歪扭扭的屋门,他条件反射一般的喊道:“有人没有?”

老王的话音一落,右手边那座小破屋里,传来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紧跟着,我们俩竟然听见屋子有人回应道:“有人。”

我的头皮一下子就麻了,荒废了这么多年的窑厂里,怎么可能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