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抄家查案(1 / 2)

清秋别君易 守君难 1464 字 2022-08-26

朝堂之上:

祁尧坐于龙椅,修长的手指掀开一封又一封文书,面色阴戾,满朝无言,气氛近乎僵持。

过了一会,祁尧抬眼目视着地下跪着的金陵知府,缓缓开口:“常杜,对于靖王殿下所述之事,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证据确凿,常杜无话。”

“你倒是也痛快。”祁尧攥紧了文书,然后轻轻放开交予旁边李公公,就见李公公接过文书走到祁俞面前,将文书递到他手中。

祁俞勾起嘴角,先是拿起其中一封走到大理寺卿面前,将纸张在他脑袋上拍了拍:“方大人好本事,那七位前来上京报告异常的金陵百姓可是因为信你才去找你,你杀了人家的时候良心不痛吗?

还好意思在信中写到小事一桩,那敢问在方大人眼里,死了多少人才算大事?八百够不够?”

方天志握紧了拳头一言不发,恶狠狠的盯着面前祁俞。

祁俞无所谓的笑笑,又走到了吏部尚书面前:“董大人,本王本以为您也就管个这朝堂中人的升贬去留,没想到您涉猎还挺广啊,这种事情都要掺和一脚,您说您侄子多正直一个孩子,为了灾民敢从金陵过来找您申冤,杀了他的时候,董大人当真毫无触动吗?”

“你!”董楚当场就要发飙,却突然想起了一双失望带血的眸子。那孩子死时绝望的眼神他到现在还忘不掉,如果不是有致命的把柄握在徐涛手里,他怎么会淌这趟浑水…

“刑部侍郎吴起傅。”祁俞一字一句的读出落款,抬头冲着眼前的中年男人问道:“是你吧。你说说你,真是狼子野心啊,刑部尚书年纪不小了,过两年就得隐退养老去了,那走以后刑部尚书的位置不就是你的么。你说你急什么,连几年都等不了?掺和这一下命还赔里去了,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啧啧啧。”

吴起傅浑身颤栗:这个位子表面是他的,可尚书隐退后真正掌握这个位子的是徐涛不是他!他出身贫寒,混了十几年才到这个位置上,如果他的仕途止步于此,他真不甘心,所以才会剑走偏锋,在这时决定帮助徐涛,却没想到……

“刑部员外郎”、“中书舍人”、“中都督”、“殿中丞”、“太常丞”……

一个一个名字读完之后,坐在龙椅上祁尧已经是震怒状态:“好啊,两个正三品大臣,一个正四品大臣,两个正五品下大臣,三个从五品下大臣,还有三个正七品上大臣,你们倒是让朕刮目相看啊,朕给你们的权就是让你们结党营私残害百姓的吗!”

天子发怒,众臣皆跪,齐声大喊:“陛下息怒!”

祁尧抓住扶手一言不发,手指骨节泛白,嘴唇也紧紧抿着,显然是气的不轻。

徐涛侧眼瞥了一下礼部侍郎谷城,就见谷城几不可闻的抖了抖,咬了咬牙上前一步:“启奏陛下,微臣斗胆询问一句,只凭单单的一封文件,是否不足以断定此事关联数位大臣,毕竟,文件和官印也不是不能假冒的东西。”

此话一出,即有臣子附和。

祁俞见即将盖棺定论的事情众臣还敢出口辩解,不由的冷笑一声,抬头走到中间:“各位大臣刚才是不是没听见常杜已经承认官书为真,此时出头维护,倒还真让本王好奇各位是否也参与了一波,难道诸位是怕他们几位守不住大理寺刑罚将你们都供出来吗?”

谷城低头说道:“靖王殿下,没有证据的事情不能乱说,微臣也只是怕冤枉好人,毕竟涉及的几位官员也都是在朝为政了数十年的老臣,如果误伤,或者被有心人利用,岂不是伤了其他臣子的心。”

“有心人,呵呵,”祁俞踱步走到谷城面前:“侍郎大人所说的有心人可是本王?”

谷城低头抓住官袍,越捏越紧:“微臣不敢。”

“够了!”祁尧开口:“将十二位官员暂且收监大理寺。”

看一小队御前侍卫就迈进了大殿,将官员架了出去后,祁尧再次开口:“九王爷祁俞,”

“臣在。”

“领朕谕旨,带兵二百,彻查搜府!找出确凿证据,不可诬陷一个好人,也不可放过一个奸臣!”

“臣领旨。”

午时未到,朱雀大街上的小贩们见眼前玄甲士兵们急急忙忙散往四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怎么了这是?怎么这么多士兵?”一位行人奇道。

“不知道啊,看样子不像是御林军,倒像是九王爷的玄甲军,这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你看他们在往哪去?是不是吏部尚书董大人的府邸?”

“是啊是啊。”一行人见一队士兵停在董府前:“怕不是吏部尚书犯了什么大事吧。”

“还有还有,看那边。”一小贩指着骑着高头大马慢悠悠领着士兵朝西边走去的男人:“那不是九王爷吗?他要去哪?大理寺卿方大人府邸?”